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在风雨中__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

以“在风雨中__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或议论类的文章。

 

例文 在风雨中歆享母爱 严实的雨衣、一双疲惫的眼睛、眼角布满皱纹眉头紧锁,双唇紧抿。在风雨中,那是我的母亲。——题记 我愿世界像我一样温柔厚待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朴素的如同世界上千万个母亲一样辛劳勤奋、疼爱子女。她没有如云雾的青丝,她没有不点即红的嘴唇,她没有纤纤白玉指,她没有青黛柳眉。我的母亲只有一腔辛劳与满怀爱意! 那是让我难忘的一天,乌云爬满天空,登上树梢枝头,天空、大地沉默着,仿佛正等待着什么。突然蛙鸣声响起,随着一阵狂风肆虐,一道亮光闪过,一声惊雷划破苍穹,正落在心头,天空像是积蓄了许久,暴雨落下,沉淀着的空气一下子被搅动了起来。外面响起的雨点狠狠砸落在地上的声音,如同沉闷的爆竹,声声刺耳,我莫名恐慌起来。 清晨迷迷糊糊间竟忘了带雨伞,那雷电恰似劈在我的心头,我隐隐担忧着下午发车的父亲,又牵挂着在店里被风雨拦住的母亲。老师让打电话通知家长来接,我迟疑不决,这电话该打给谁呢?父母都忙肯定没空来接我。最后我只好干巴巴地坐在座位上等,盼着这该死的风雨快点儿停。 其他同学陆续被接走,我不时地听见家长嘘寒问暖的关切话语,看着别的同学穿上家长给他们送来的雨衣,心里很是羡慕,我依然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风雨似乎在嘲讽我一般,愈发肆无忌惮,刮得更猛,下得更大了。 快步走出教学楼,大雨直接把我浇透了,我站在警卫室门前,一滴滴液体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努力地往上翻动着眼皮不让它滑出。我四下张望着,踮起脚跟企盼着、寻找着。啊,我看到了一张脸,我该怎样形容我的心情呢?在雨帘中我看见了紫色雨衣下母亲那张脸!长发上沾满了水珠,双唇紧闭,眉毛也紧皱在一起,表情凝重似乎丢了什么东西一般。我万分激动,母亲居然来接我!在下雨天!我再也忍不住了,任泪水伴随雨水刷刷流下。我有多久没见到接我放学的母亲了?四年或是六年?那该是多久了?我恍若回到幼年时代,径直扑入母亲的怀抱,亲切,甜蜜,温暖…… 母亲打断了我的思绪,她风风火火地把紫色的雨衣脱下来披到我的身上,拿出包好的外套给我穿上,似乎是我湿透了,母亲又把她的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厚厚的外套里裹满37度的爱,那是母亲带给我的温暖。在骑车时,母亲絮絮叨叨的地重复着她一天的乐事,还不时的扭头看看我有没有淋着,把她的雨衣后摆往我这边不停地抻。 在以后的时光里,在风雨天我常常想起母亲,想起那温暖的一幕, 在风雨中我歆享了母爱,我愿世界像我一样温柔的拥抱母亲。 【解析】 解读题意:以“在风雨中_____________”为题作文。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意即一半既定,一半自选。本次作文“既定”内容为“在风雨中”,“自选”信息填写在横线处即可,内容自定。是比较容易把握题旨的一类作文题型。 题目用“在风雨中”一词,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内容兼容并蓄无所不包。可以写和风雨有关的自然,也可以聊与风雨紧联的生活;可以记叙名人故事、英雄事迹、励志榜样,也可以表现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和风雨有关的真情实感、精神品质;可以赞美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彰显伦理、道德、心态、素养……总之,只要紧扣住风雨而写,无论本义还是象征比喻义都可以。 参考立意: 1.在风雨中,我学会了坚强 2.在风雨中我懂得了乐观 3.在风雨中我看到了阳光 4.在风雨中收获友情 5.在风雨中精神不倒 6.在风雨中等你 7.在风雨中奔跑 可用素材: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高中生活就要结束了。而刚刚踏入校门那一热烈激动的场面似乎就发生在昨日。还记得吗?那时的我们满装着信心,带着登上舞台旋出自我的心愿,携着成为歌唱家的梦想,载着考上理想大学的宏志……来到了二中这座美丽的校园。 2.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减少,高考的钟声与日逼近。同学们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或紧张莫名寝食难安,抑或抱着撞钟的态度随遇而安……回首往昔,我却无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此时此刻我的复杂心情,我不停地追问自己:要怎样描绘我的高中三年?我过得充实吗?我努力了吗?我会无悔三年吗?冥冥中,一个声音告诫我,昨日已成过去,经历了风风雨雨,重要的是珍惜今朝! 3.高中三年,有过哭泣。曾经的我们因为一节软度课而疼的大喊大叫,甚至哭着向老师哀求:“老师,求求你,让我先哭一会儿好吗?让我休息一会儿,再给我开好吗?”看着老师写满一脸的严肃表情,我们明白,多说无益。因为那是躲不掉的,早晚都要经历,能赶早就不要赶晚。 4.于是我们抹掉刚刚还大雨滂沱的泪水,强忍剧痛继续下一次,直到浑身上下麻木了、痛感完全消失为止。曾经的我们因为一幅画没画好而遭遇美术老师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曾经的我们因为一个音没唱响而被声乐老师毫不留情地责骂;曾经的我们因为一个键没弹准而承受器乐老师重复同一个动作无数次的惩罚……曾经的我们哭泣过,退缩过,想过放弃,想过改变。 5.高中三年,有过无奈。还记得今年正月的那场大雪吗?天公不作美,我们学舞蹈的几个同学要参加的一场专业考试偏偏就在那一天。 考前的紧张曾让我们一度忘记了坏天气,而当考完后的我们孤零零于站台下苦苦等待渺无踪影的公交车时,无望才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叫天天不灵”;石家庄上空纷飞着的雪花没有了往日的温情和诗意,夹杂着冰冷的雨滴被风裹挟着不断击打着我们的脸庞和身体,很快便浑身湿透,羽绒服早已失却了防寒的效果,透彻骨髓的冰冷让我们只好选择徒步前行。 6.踽踽独行于返回的路途,我们曾无数次地招手,亦无数次的失望,没有一个司机愿意在这样的鬼天气送我们回家。上天似乎一点儿也不疼惜这些为高考艰难跋涉的学子们,反而将雨雪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懊恼和扫兴让我们由缄默不言。是小菲于跟头后不自觉的一句“妈呀!”让我们忍俊不禁,于故作的调侃和哈哈大笑中我擦抹着脸颊上的冰冷,说不清楚那究竟是泪水还是雨水?更不清楚那是玩乐后的高兴还是无奈下的哭泣? 7.高中三年,有过苦累。曾经的我们让汗水无数次湿透衣背。因为先天的不足,舞蹈上我们身体僵硬,歌唱上我们音域狭窄,器乐上我们指法笨拙,文化上我们智力平平……出人头地和不服输的念头让我们勇敢地接受了魔鬼般的训练,不知有多少次我们为了练习好下腰这个动作而晕了过去,不知有多少次我们为了开阔声界而吼哑了嗓子,更不知多少次我们为了演奏好乐器而磨破了嘴唇练肿了手指…… 8.时至今日还记得我们从专业教室出来时疲劳曾让我们感觉三层楼了无尽头,肌肉肿痛让我们在第二天早起时几乎下不了床,吃饭时手竟握不紧筷子,更忘不了同学们在刚做完雾化吸入治疗后继续试唱的坚忍…… 爱唱爱跳的我们或许被很多普通人视为不着调甚或不务正业,但只有我们自己才真正了解,为了学好专业,我们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体会的辛苦,潜意识里的坚强似乎早已超乎了我们自己的想象。站在这里,我想说,昨天的特长让我们成为不普通的班级;明天的坚强执着定会让我们不同凡响。 9.走过三年,我们快乐过,因为我们收获了付出后的成果。走过三年我们孤独过伤心过,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困难磨砺,品尝过无数次失败的滋味。 走过的日子不容易,几多风雨几多愁绪,我们无悔而过;明天的日子多阻碍,几多欢乐几多磨砺,我们勇敢承受并加倍珍惜。 专业考试已经结束,大部分同学都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摆在我们眼前最要紧的是文化过关,因为高考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理想的大学正向我们招手。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包含论点的题目——在风雨中歆享母爱。开头部分先来一个题记,总领全文,明确话题。正文主体部分先写风雨中的环境,渲染紧张气氛以及身处其中的我的“恐慌”。随着风雨的加大我的心情越发难安,而这一切的铺垫正是为了表现下文情感的变化,当雨帘中发现母亲时突出了我的惊喜和幸福。本文以风雨为线索通过心理描写 揭示了母爱的伟大。结尾扣题,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郑燮,世称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中摆出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用孔子和苏轼两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这封家书所谈问题是□□□□,作者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1)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②,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③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④去留。环堵萧然⑤,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⑥,箪瓢⑦屡空,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⑨。

赞⑩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何许:何处。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造:来到。吝情:感情上计较。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dān):竹制食器。瓢:饮器。晏如:安然。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黔娄之妻: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戚戚:忧愁。汲汲:竭力求取。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乙文: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忘    食:

(2)以乐其    志:

(3)驼种树    业:

(4)早以蕃    实: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非有能硕茂之也。

3.甲文中的“赞曰”明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4.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是①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他植者则不然”而“莫能如”的根本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

5.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1.本诗首句先从景物描写起笔,如果说是写“眼中所见”的话,那么次句转入 _________

2.“鸟空啼”的“空”字用得极好,它与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中的“空”字一样,含有物换星移、人世沧桑之感。

3.后两句写“烟笼十里堤”的“台城柳”,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

4.自然无情人有情,本诗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伤感情绪。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

(1)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由来非一朝。(左思《咏史》)

(3)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 (《论语》)

(7)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于途中

(1)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3)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4)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是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5)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6)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7)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8)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

(10)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9)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11)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是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

(12)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13)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14)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它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地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15)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16)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17)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1.作者在第②段开头说:“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并说出为什么?

(1)“途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⑩段中,作者说:“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这些”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1)“这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安于途中”?作者为什么说每一个生命首先要“做到安于途中”?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每个人的感悟不尽相同。有人追求结局的辉煌,有人关注过程的圆满,本文作者坚决反对追求“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

B.作者认为,由于人们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从而使生命必经的过程成为人生“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C.本文作者善用类比的方法,浅显明了地阐发道理。如第⑧段,作者用“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自然通畅,韵律和谐,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E.从本文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终极目标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