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积词语: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一团三营七连担任主攻,九连助攻...

积词语: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一团三营七连担任主攻,九连助攻,八连是预备队。七连抽20名战上组成突击队,每人5枚手榴弹,在全连机枪的掩护下一鼓作气冲上高地。______

(2)《天籁之声》将从1月26日起每周四晚21:10在东南卫视,1月28日起每周六晚21:00在海峡卫视播出,这档节目将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凡响的视听享受呢?______

(3)山坡覆盖了浓郁的绿色,山脚下是五颜六色的花海;低矮的土坯房没有了,白墙青砖蓝瓦的新居拔地而起______

(4)集功夫巨星、导演、歌手身份于一身的“大哥”成龙,开创了功夫喜剧类型电影的先河,惊天动地的搏命场面搭配风趣诙谐的表演风格,承包了无数人的银幕记忆。______

(5)记者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解到,我国正在研究修正的水龙头含铅量的强制性国标,离正式出台已为期不远______

 

√ √ √ ×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具有特别的影响。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为期不远: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第一处语境指七连抽20名战上组成突击队,在全连机枪的掩护下冲上高地。“一鼓作气”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第二处语境指《天籁之声》给我们带来不同凡响的视听享受,“不同凡响”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第三处语境指白墙青砖蓝瓦的新居刚建成。“拔地而起”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第四处语境指搏命场面非常让人震惊,用“惊天动地”不合语境,使用错误,应该用“惊心动魄”。 第五处语境指我国正在研究修正的水龙头含铅量的强制性国标距离正式出台政策时间很快就到了。“为期不远”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辨词义:将正确词语填在横线上。

树立·竖立

(1)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有座友谊楼,一楼走廊一侧________着100多面五颜六色的国旗。外军学员到来后,中心都要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插旗仪式。

(2)记者从12月29日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省将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________重基层、重实干的导向。

振动·震动

(1)在周恩来的积极争取和精心安排下,李宗仁于1965年回到祖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欢迎,在海内外引起极大________

(2)伟大的时代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展望,我们关心人民的需求,关心社会的进步,关心国家和民族每一次的脉搏________

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1)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错失良机的一汽夏利能否就此________,有待观察。

(2)40年来,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奋力前行,用发展进步诠释多难兴邦。199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________,战胜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记字形: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九xiāo    xiāo旰            (2)年  cuì绿

(3)jié报     眉jié             (4)chè底 

 

查看答案

正字音:给加点宇注音。

①运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开__________

⑤乐__________      ⑥酝__________   ⑦横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在风雨中__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或议论类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郑燮,世称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中摆出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用孔子和苏轼两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这封家书所谈问题是□□□□,作者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1)                              

(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