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选项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A.①⑤ B.②⑥ C.②③ D.④⑥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 愆:拖延 B.以我贿迁 贿:财物。
C.渐车帏裳 渐:逐步 D.夙兴夜寐 兴:起,指起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________,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________。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_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_______。这需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B.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C.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D.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B.评点也就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
C.就使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D.就使评点也存在于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擢发难数 俯拾即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B.浩如烟海 俯拾即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C.浩如烟海 比比皆是 熟视无睹 坐井观天
D.擢发难数 比比皆是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 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灯”“断雁”“归梦”“家书”这些意象都可表明本诗是一首描写羁旅行役的诗。
B.首联“无良伴”“自悄然”表现了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了作者无眠的愁苦。
C.“远梦归侵晓”写自己常常于破晓时梦见回到家乡,但现实中故乡依然遥远相对比,表现了思家的浓烈。
D.“家书到隔年”和杜甫的“家书抵万金”都以“家书”这个意象活化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切。
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届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递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固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玉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明于治乱”,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B.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诗中含有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 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黜”,指罢免、革除。
D. 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 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