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常将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这般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B.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

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

D.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举出郭象等人对“逍遥”解释的例子,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

B.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

C.人们在阅读时,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

D.联想式阅读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1.C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并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一定会发现问题”过于绝对。由原文“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不是“一定会”发现问题。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 C项,“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来看,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A项,曲解文意,“这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错误。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 B项,“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错误。原文说“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见,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 C项,“人们在阅读时”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 可见,选项扩展了范围。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

②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

③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

④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

⑤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

⑥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

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④②③⑤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教给学生许多知识,要求遵守制度等等……但忽略了怎样教会孩子们:谦让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

B.个人梦想可能会千差万别?在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C.在酣畅淋漓,扣人心弦的阅读体验之外,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各路妖魔鬼怪,都有非常鲜明的性格。“

D.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有一个热词:“新型城镇化”,这不仅是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承接广大农民“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①《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荷塘月色,从视觉转到听觉的两句是:“___________”。

②《采薇》中描写战士冒雪回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

③《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

④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同情百姓的若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

⑤《离骚》中表现屈原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B.“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里。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说说诗中写了哪些乐趣?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