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楚汉久相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家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就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扣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军广武。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留侯劝上入都关中。十三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B.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C.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D.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壮,少壮的青年,又指到达服兵役年龄的少壮男子,此处指后者。

B.关中,函谷关以西,现今陕西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所在地。

C.鸿沟,楚汉相争时刘项两军对峙时的临时分界线,现比喻界线分明。

D.洛阳,居洛水之南而得名,与西安、北京、南京并称我国四大古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刘邦义正辞严陈述事实。他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说定先入关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盟约。

B.刘邦审时度势,谋而后断。项羽因违背盟约,身负有十大罪,提出与刘邦单独挑战,但刘邦拒绝这要求。

C.刘邦机诈权变,反应机敏。他被项羽用弩箭射中胸部,却摸着脚慌称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刘邦遇事冷静,从谏如流,而项羽匹夫之勇、遇事急躁,最后刘胜项败,性格差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何苦乃与公挑战。

(2)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1.A 2.D 3.B 4.(1)参考答案:我率领义兵带着诸侯来讨伐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我何必劳累自己竟然和你挑战呢! (2)参考答案: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然后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粗通大意,再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大意为:你项羽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迁移赶走原来的诸侯王,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项羽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结合上文“罪一”“罪二”“罪三”等,可知“罪七”前后应断开,排除D项。 “诸将”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王诸将善地”“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的主语都是项羽,“故主”应为“徙逐”的宾语,故“徙逐故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 原文加标点为: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故选A。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居洛水之南而得名”错误。洛阳,居洛水之北而得名。 故选D。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项羽因违背盟约,身负有十大罪,提出与刘邦单独挑战,但刘邦拒绝这要求”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意思是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汉王单独决一雌雄,汉王则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可见,“违背盟约,身负有十大罪”是刘邦对项羽的主观指责,且也不是提出与刘邦单独挑战的原因。 故选B项。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以”,率领;“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可译为“带领”;“诛”,讨伐;“残贼”,残害人的罪人;“何苦”,古今异义词,何必使自己受苦,可译为“何必劳累自己”;“乃”,竟然。 (2)“将”,带领;“居”,驻扎;“苦”,使动用法,使……受苦,“苦楚兵”,使楚兵受苦,可译为“袭击骚扰楚军”;“绝”,断绝;“其”,代词,指楚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尸

石评梅

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一切都如往日一样。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遥望着执政府门前的尸身和血迹,风吹不干,雪遮不住。走进大礼堂,我不由得却步不前。从前是如何庄严灿烂,现在冷风切切,阴气森森,简直是一座悲凄的坟墓。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地负笈北京,完成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做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显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往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这时候,张静淑被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完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声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知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英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出,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大惨杀的第二天。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放出野兽来噬人”比喻“三一八”的惨杀,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反动当局的凶残,描写了游行学生的无助与凄惨。

B.“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敬仰和哀悼,而“懦弱”说明作者感到自己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

C.文章最后说“正面写着光荣”突出烈士牺牲的价值,给人激励,受人景仰;“背面刻着凄惨”揭示反动当局的残忍。

D.文章写青年被残杀采用了特写镜头,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逼真,场面惊心动魄,真实再现了烈士临难的情形。

2.文章多处写风雪等景象,有什么作用?

3.同是写“三一八”惨案中被反动当局残酷镇压的学生,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与石评梅的《血尸》这两篇文章的角度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超越地球、飞向空间和其他天体的伟大理想,对广袤无垠的天疆探索个究竟,这最能充分地表现出人类的天性、伟大的抱负和文化价值观念。深入空间,去探索那些困惑着我们的重大科学难题,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尤其是,人类起源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一直激励着我们探索的热情。我们总会发问,我们来自何方?是否存在地外文明?

利用空间技术,去探索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将获得在地面上无法得到的崭新知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利用空间环境中高真空、超洁净和飞行器运行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有利于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金属材料、高纯材料、玻璃金属、薄膜和生物制品等的研究,从而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利用运行在地球空间的各类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通讯卫星等,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社会需求。

(摘编自空间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07年,“嫦娥一号”作为首颗探月卫星,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图、月表物质成分和近月空间环境,首次获得月球土壤层内氦—3资源的分布与资源总量。

2010年,在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历程里,“嫦娥二号”发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先导作用,“嫦娥二号”发回的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形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施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面,开展“就位”和“巡视”联合探测的国家。

2018年,“嫦娥四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对月球背面开展联合探测。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人类也没有实施过月球背面的专项科学探测,“嫦娥四号”的探测预计将获得一系列的新成果。

2019年,“嫦娥五号”即将启程,在月面铲取和钻孔取样并带回地球。

(摘编自欧阳自远《深空探测未来可期》)

材料三:

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技术发展是人类破解科学难题的手段和工具,而距离遥远是实施深空探测任务所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该难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飞行的能源动力问题、远距离飞行的测控通信问题、深空飞行的精确导航与控制问题以及对深空环境的适应性问题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促进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探测器提供能源的空间核电源技术、通过电场力将带电离子加速喷出形成反作用推力的离子推进技术,以及高频段测控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和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利用太阳光压作为动力的太阳帆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

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之路发展经济,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支持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平远《深空探测:空间拓展的战略制高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那些困惑着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是长久以来人类深空探索的精神动力。

B.利用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条件,我们可以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

C.“嫦娥二号”发回的那张全月地形图,体现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全世界的先导作用。

D.随着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做到了对月球开展的联合探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利用例证法,多方面展现了人类将突破地球科学研究局限,利用空间技术在物理、生物气象等多个方面可能取得的成果,推动科技的发展。

B.材料二以时间为序,列举了自2010年起我国发射或即将发射的嫦娥系列卫星及探测器以及它们已经获得或预期获得的探测成果,让读者一目了然。

C.材料三作者分析了技术发展与深空探测之间的关系:技术是深空探测的手段,我们在深空探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又促进了技术发展,两者互相促进。

D.以上材料主要是通过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等方法,既展示了人类空间探测的现状,又反映了探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还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常将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这般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B.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

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

D.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举出郭象等人对“逍遥”解释的例子,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

B.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

C.人们在阅读时,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

D.联想式阅读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

②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

③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

④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

⑤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

⑥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

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④②③⑤①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