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弱则必为王矣 役:役使 B.子其口无言  弭:顺从

C.乃使勇士往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乎  全:保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一致的一组是

A.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①大王能闭关绝齐       ②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C.①子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D.①楚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②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3.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B.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C.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D.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

B.北弱齐,西德于秦: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面感激秦国的恩惠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大王就先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

D.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和满朝臣子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1.B 2.D 3.C 4.B 5.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齐弱则必为王役矣”翻译为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被大王役使,“役”解释为役使。B项,“子其弭口无言”翻译为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弭”解释为住口。 C项,“乃使勇士往詈齐王”翻译为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詈”解释为辱骂。 D项,“楚国不尚全乎”翻译为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全”解释为保全。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①“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翻译为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是以”解释为因此。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翻译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是以”解释为因此。B项,①“大王苟能闭关绝齐”翻译为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苟”解释为如果。②“苟富贵,无相忘”翻译为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苟”解释为如果。 C项,①“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翻译为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其”为语气助词,表示祁使的语气。②“吾其还也”翻译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其”为语气助词,表示歧使的语气。 D项,①“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翻译为楚国于是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因”为副词,于是。②“因人之力而敝之”解释为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而损害他,“因”为介词,依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分析此句文言文,“也”为判断句式标志,故在“也”后断开;“先出地后绝齐”和“先绝齐后责地”为结构相同的两个部分,分别表示两种假设的情况,“秦计必弗为也”和“且必受欺于张仪”分别为假设的结果,根据句意及句子结构,第一句在“齐”后断开,后一句在“地”后断开。翻译为: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又在西面感激秦国的恩惠”是错误的。“德”为动词,有恩惠,“西德于秦”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为在西面对秦国有恩惠。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是错误的。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张仪以“秦国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诺欺骗了楚怀王大部分君臣,但陈轸对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没有被蒙蔽,如“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意思是“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与沛公有隙       有隙:有嫌隙,有隔阂

D.哙等见上流涕曰   流涕:留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B.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C.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独与一宦者绝乎   ②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刘邦,是汉朝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以为功最高),自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随着《史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B.闭关即封闭关口,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因其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在秦汉时极为重要。

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称“参乘”或“车右”。

D.宦者,这里指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由于很多皇帝对宦官的过分信任和使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宦官专权的现象。

4.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B.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C.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D.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人记事,突出细节,注意抒情。

 

查看答案

下图是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庆典仪式上,从天安门驶过的代表四川省的“逐梦兴川”彩车设计图:

例:车头“安安”“逸逸”这对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模型,展开双手,拥抱世界,表现了巴蜀儿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美好祝福,和四川人民团结奋进、共筑伟大中国梦的时代精神风貌。

请根据上图提示和示例,从第2—12处元素标记中,任意选取其中一个元素,结合四川的特色解读其中的寓意,要求字数不能超过60个字。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 也刊文称,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 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_____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__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