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验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是吾剑之所从坠。
3.内容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2.加点字解释
班马(________) 郭(________)
补写空缺部分。
(1)红树青山日欲斜,_________________。《丰乐游春》
(2)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翠色随人欲上船。《富川至严陵山水甚佳》
(4)___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问刘九
(5)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6)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____。《月下独酌》
以“生活处处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传(节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后以父老,弃官归养,召为吏部尚书,不拜。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泰定元年,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又辞;改淮东廉访使,进翰林学士,皆不赴。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民不堪命(____) (2)尽置诸法(____)
(3)拜住袖其疏入谏(____) (4)终日无少怠(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为立碑颂德/召为吏部尚书 B.后以父老/复以吏部尚书召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既览而喜 D.民甚快之/哀之如失父母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4.请从两方面简要概括张养浩的主要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8题。
①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②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______)(2)既然已(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 B.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而江浙之梅皆病
4.第②段郭橐驼的话语中包含了几层意思?请简要表述。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 性日以离矣。
6.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