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名言,根据要求写文章。
①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②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
③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南森
④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的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罗兹
⑤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赫胥黎
读了以上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的《燕归人未归》这幅画,围绕“等待”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期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会话题热点,旨在从成人的角度反思能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在进行剧本的修定时,导演曾国祥对该片就寄予了厚望,( )与《致青春》等选取的失恋、堕胎等疼痛青春的主题不同,《少年的你》 ,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校园霸凌”话题并不陌生,无独有偶,于今年11月12日在新闻上曝光的7岁小女孩被同班三个小男孩往眼睛里塞数十张小纸片的事件令人心痛,而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的消息更是让人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面对青少年的施暴行为,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只是 的一句:“都是小孩子,打闹而已”?所以才有了杀人男孩犯罪后得意洋洋的“还好我虚岁十四”!《未成年保护法》竟然成了无知无畏者最后的保护伞!所幸,截止今年11月29日,《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出炉,新法是否有望减少校园欺凌,我们 。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脚步不可懈怠,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心中更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友爱为准则学会正确地和身边的人相处,让少年的你真正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这符合他的希望。
B.他希望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
C.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能在该片中呈现出来,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是他希望的。
D.他希望该片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指日可待
B.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拭目以待
C.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拭目以待
D.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指日可待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对教育和法律层面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B.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C.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D.究竟什么是“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诗人仿前贤之信仰,坚守正道之决心。
(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明女子容颜衰老,爱情枯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鱼和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⑴。
家住层城临汉苑⑵,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⑶,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⑷,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⑴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2)层城:京城。 ⑶“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4)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