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
在古典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
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说它是真实,一是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
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
现代艺术以自我塑造为核心,它鼓励独立自主和表现的自由,给予自我探索以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对艺术价值的评价是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反体制的、批判的。它以放荡不羁的形式表达了拒绝媚俗的精英意识,无形中拉大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因而,现代艺术与大众格格不入,注定无法通俗。
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精英与大众、雅与俗的距离,那么后现代艺术则产生了“距离的消蚀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
在艺术风格上,雅俗艺术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艺术家们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现代美学一本正经的精英意识已经被戏谑的、嘲讽的审美立场所取代。在后现代艺术中,伴随着雅俗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风格艺术的混杂,各种距离感消失了。人们片面地强调直观性、轰动性、新奇和刺激,消解了时空感受的审美距离。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对过去符号的拼贴、挪用、解构与重组,来消解信息与娱乐、现实与影像、精英与大众、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因此,后现代艺术往往不像现代艺术那样给人很强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它的批判性也相对减弱了。
(摘编自周计武《微博橙子辅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觉真实强调造型艺术符号与客观世界在表象上的相似性,强调把自然的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B. 与强调偶然的现代艺术不同,古典艺术并不记录偶然和个别,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C. 现代艺术的精英意识被新的审美立场取代后,雅俗融合,风格混杂,出现了“距离的消蚀现象”。
D. 后现代艺术采取折中主义,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本论部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以时间为序层层推进,论述清晰。
B. 文章以达芬奇等艺术家为例,论证了古典艺术的和谐是他们在所知与所见之间妥协和选择的结果。
C. 文章从艺术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和“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两方面来论证艺术世界是一种幻象。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多种手法,阐释了“古典”“现代”“后现代”在艺术语境下的丰富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都强调艺术与世界的关系,说明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B. 塞尚、高更以前的现代艺术家因依赖三维空间幻觉和再现因素,而使作品失去了批判性。
C. 现代艺术割裂传统,丢掉规范而以自我塑造为核心,表达精英意识,必然使其远离大众。
D. 在艺术风格上,古典艺术强调通俗,现代艺术强调高雅,而后现代艺术则强调雅俗融合。
请以“在学习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遺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 ,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撤,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不可或缺
B.拍手称快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不可或块
C.落井下石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缺一不可
D.落井下石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缺一不可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请在下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
(1)______扑蝶 (2)______葬花
(3)______魁夺菊花诗 (4)______撕扇
(5)______省亲 (6)______挨打
(7)_______协理宁国府 (8)______三进大观园
(9)______抓周 (10)_______弄权铁槛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是说有抱负的人因为责任重大而应刚强勇毅。
(3)《论语·里仁》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是孔子强调向一切人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5)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清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