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魏晋以后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D.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善于激励士气。他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被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叛变。

B.裴仁基骁勇又有智谋。年轻时就善于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时,冲锋在前,初立功绩。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而李密积极求战,两人各持己见。

C.裴仁基性格中有“苦谏”“苦争”的一面。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杨谅和李密都尽心竭力。

D.裴仁基遇主不明,自己也没有忠贞不二。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他投降李密;兵败被俘后,又投降了王世充。最后谋反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1.C 2.D 3.B 4.(1)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亲信。汉王杨谅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却被囚禁。杨谅谋反失败,(隋炀帝)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 (2)萧怀静又暗地里掌握裴仁基的过失,想要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心里害怕,于是杀死萧情那个球,带领部下投靠了李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中,“洛下必虚”,“洛下”是“必虚”的主语,故前面要断开,排除AD;“简精兵三万”中,“简”是“精兵三万”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理解错误。“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贬义。 故选D。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李密积极求战”错误,从文中来看,积极请战的是单雄信等,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领”,兼任;“见”,被;“超拜”,越级提拔。 第二句得分点:“阴”,暗地里;“长短”偏义复词,偏“短”,缺点,过失;“以”,率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件绿绸村衣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择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①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篦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菜弄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到克拉斯诺达尔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头,用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猪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当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②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两次提到的“苦涩味”,虽然具体原因不同但都是为了体现“我”要用衬衫换食物时心理上的畏缩、胆怯尴尬产生的苦涩感。

B.“女人”是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猫是一只“大胖猫”两个“胖”字看似毫不相干,实际却别有深意,好的小说即使在最细微的地方,也不忘为主题服务。

C.“我”与“女人”其实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小人物”,但“小人物”却毫不同情“小人物”。作家之所以安排吊死“女人”这样的情节就是要在理想中完成人性缺失的批判。

D.伯尔曾经说过,人是为了生存才去寻求人性(人道)的生活,其目的有大有小。小说中的“我”正是如此,他其实只想换取一些等价的食物,但“自尊”被伤害时,他宁肯放弃食物。

2.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3.小说以画线句子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曾经被叫停的校园贷死灰复燃。尽管国家发文规范,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手中有余钱、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又不足的“肥羊”群体,仍有不少人在打着校园贷的主意。

近日,据报道,记者发现闪银、拍拍贷、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仍悄悄从事该业务。在记者测试的平台中,仍从事校园贷的占比超过42%。其中,闪银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该平台还“发明”了变种砍头息,借1000元,实际只得790元。

而拍拍贷虽提示学生不能借钱,但仍成功下款。借款本金1000元,每期还款105.21元,以IRR公式计算可知,实际上在拍拍贷借款利率为年化45.39%,高于24%的法定利率;及贷则是年利率高达71.56%,还在十分隐蔽的地方搭售保险。

另外,也有不少校园贷以“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作为替换,继续蒙骗学生。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留心了,“校园贷“死灰复燃套路依旧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一些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很大的关系。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团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就是校园贷的幌子其目的是继续蒙骗学生。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依据文本,概括“砍头息”的意思,以及大学生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骗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

在古典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

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说它是真实,一是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

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

现代艺术以自我塑造为核心,它鼓励独立自主和表现的自由,给予自我探索以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对艺术价值的评价是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反体制的、批判的。它以放荡不羁的形式表达了拒绝媚俗的精英意识,无形中拉大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因而,现代艺术与大众格格不入,注定无法通俗。

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精英与大众、雅与俗的距离,那么后现代艺术则产生了“距离的消蚀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

在艺术风格上,雅俗艺术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艺术家们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现代美学一本正经的精英意识已经被戏谑的、嘲讽的审美立场所取代。在后现代艺术中,伴随着雅俗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风格艺术的混杂,各种距离感消失了。人们片面地强调直观性、轰动性、新奇和刺激,消解了时空感受的审美距离。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对过去符号的拼贴、挪用、解构与重组,来消解信息与娱乐、现实与影像、精英与大众、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因此,后现代艺术往往不像现代艺术那样给人很强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它的批判性也相对减弱了。

(摘编自周计武《微博橙子辅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觉真实强调造型艺术符号与客观世界在表象上的相似性,强调把自然的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B. 与强调偶然的现代艺术不同,古典艺术并不记录偶然和个别,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C. 现代艺术的精英意识被新的审美立场取代后,雅俗融合,风格混杂,出现了“距离的消蚀现象”。

D. 后现代艺术采取折中主义,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本论部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以时间为序层层推进,论述清晰。

B. 文章以达芬奇等艺术家为例,论证了古典艺术的和谐是他们在所知与所见之间妥协和选择的结果。

C. 文章从艺术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和“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两方面来论证艺术世界是一种幻象。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多种手法,阐释了“古典”“现代”“后现代”在艺术语境下的丰富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都强调艺术与世界的关系,说明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B. 塞尚、高更以前的现代艺术家因依赖三维空间幻觉和再现因素,而使作品失去了批判性。

C. 现代艺术割裂传统,丢掉规范而以自我塑造为核心,表达精英意识,必然使其远离大众。

D. 在艺术风格上,古典艺术强调通俗,现代艺术强调高雅,而后现代艺术则强调雅俗融合。

 

查看答案

请以“在学习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遺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       ,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撤,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手称快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不可或缺

B.拍手称快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不可或块

C.落井下石          层出不穷         义正辞严      缺一不可

D.落井下石          屡见不鲜         理直气壮      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