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到太阳,我属于苍茫的蓝天,遥远的群山,烂漫的峡谷;也有人说,在这广阔的世界,我有割不断的牵挂,我属于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故园;还有人说,在这平凡的世界,有我最不一般的追求,我属于远大的理想,辉煌的未来。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地方,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样让他心有所属,情有所依,亲爱的同学,你又属于哪儿呢?
请以“我属于那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仿照画线句的句式, 在横线处再续写两个句子, 组成语意完整的一段排比句。
对善于思考的人来说,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节。读沙漠, 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①。对此,②,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③。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出现了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表达文化自信的作品成批涌现,令人__________。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网络文学发展诞生的20多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__________的变化,整个社会__________、精神状态昂扬向上。但早期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受制于年龄和阅历,对于现实生活缺乏把握能力,对于时代精神的感召缺乏足够的敏感,以致沉溺于_______的幻想世界,娱乐性强而文学性弱,在许多作品中基本看不到生活与时代的痕迹。近年来,网络文学感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召唤,人们对时代发展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文学中不再缺席,反而成为创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出发点,转变由此发生。正是因为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网络文学才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近5年的作品来看,那些阅读量和评论量巨大的作品,有不少都是弘扬家国情怀、彰显奋斗精神、书写人间真情的,作品所体现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都是正确而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翻天覆地 朝气蓬勃 虚无缥缈
B.耳目一新 沧海桑田 生机勃勃 扑朔迷离
C.焕然一新 沧海桑田 朝气蓬勃 扑朔迷离
D.耳目一新 翻天覆地 生机勃勃 虚无缥缈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发展诞生的20多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提升、国力显著增强的阶段。
B.网络文学诞生发展的20多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的20多年。
C.网络文学发展诞生的20多年,正是中国国力显著增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D.网络文学诞生发展的20多年,正是中国国力显著增强、经济高速提升的20多年。
将下列句子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的胸怀。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的“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说明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点明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无人赏识的悲剧命运。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