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

B.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D. 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2.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1.D 2.(1)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2)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而感到压抑,更是为了能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3)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曰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3.(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2)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3)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 【解析】 1.试题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A没有留恋慰藉的意思;B花是全文线索;C没有期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导致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种种困扰的限制,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认清未来发展。

B.经典阅读又被称为心灵的探险灵魂的壮游,它能让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

C.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生有限,对自己、家人、国家、社会要有使命感。

D.经典阅读因为能帮助人了解自己,所以它致力于对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虽然是最好的导师,但它未必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

B.媒体构建的生活世界,有时只是表象,很难映像真实的世界。

C.人最难自知,但只要了解自己,就能够做到观照自我。

D.经典阅读不同于“浅阅读”,它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因为有了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会被表现得更具真实感。

B.阅读经典可以让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检查自己,并养成反省习惯。

C.“浅阅读”并非全都无用,但沉浸其中的人们收获的只能是外在的物质成功。

D.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总会有一大群读者,但它有可能会导致杰出的头脑离开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月18日,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在细雨中开跑。在比赛最后阶段,中国选手何引丽正拼尽全力与非洲选手争夺冠军。此时,有志愿者在赛道旁边给她递了一面湿透的国旗,未交接成功后,又堵截完成。画面显示,何引丽拿到国旗后“手足无措”,跑了几步后还是“扔了”。但原有比赛节奏已被打乱,最终她遗憾获得亚军。一面是代表国家的国旗,一面是为国家争得荣誉的比赛,对运动员在瞬间做出的“取”“舍”选择及“事件”本身,各类媒体热评如潮。

你有何见解?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涵和意义,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第四届“挑战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2019年10月9日至11日在银川大饭店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         )。只有        ,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        ,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景下        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势所趋    未雨绸缪    方兴未艾    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    未雨绸缪    如火如荼    无所不在

C.大势所趋    防患未然    方兴未艾    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    防患未然    如火如荼    无所不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