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四牡 《诗经•小雅》 四牡騑騑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四牡

《诗经小雅》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鹽,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鹽,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王事靡鹽,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鹽,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①騑(fēi)騑:马奔跑不停的样子。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tān)啴:喘息的样子。④骆马:白马黑鬣。⑤鵻(zhuī):鹁鸪,或以为鸽子等。⑥苞:草木丛生。⑦栩:树木名称。⑧骎(qī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⑨谂(shěn):思念。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章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在“王事靡鹽”与“岂不怀归”的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

B.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迁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鹽”,“我心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鹽”。

C.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强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诗歌没有采用赋的手法,而是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

2.有人说这首诗的关键诗句是“我心伤悲”,也有人说是“岂不怀归”,还有人说是“将母来谂”。你认为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3.这首诗与《氓》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D 2.“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首章奠定伤悲的基调,其余四章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无论“岂不怀归”还是“将母来谂”都是“伤悲”的具体表现。(或:“将母来谂”,篇末揭旨,是全诗的关键句,是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最根本原因。) 3.这首诗把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马的累加以对比,从而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把“王事靡鹽”与“岂不怀归”加以对比,展现人物内心的悲伤。 《氓》中的对比手法,主要有两种类型:(1)句法对比,如“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村,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采用了赋的手法,铺陈了“我”的伤悲和“怀归”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赞同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但要明确自己的理由。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论述清楚。 这三句在诗中有一定的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只要在尊重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分析,都可以。比如认为“我心伤悲”是全诗的关键句。词句处在第一章,可谓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全诗表达的感情都有体现“伤悲”。若是认为“将母来谂”是关键句是也可。此句在末尾,表达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是诗人想要急切回乡与内心伤感的原因。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这首诗与《氓》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明确提出对比手法的分析,所以要进行文本对比,找出各自运用对比修辞的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答题。 《四牡》 中“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句意为:四匹公马跑得累,道路悠远又迂回。难道不想把家回?官家差事没个完,我的心里好伤悲。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句意为:鹁鸪飞翔无拘束,忽高忽低多舒服,累了停歇在柞树。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养老父。 将鹁鸪飞翔无拘束与四匹公马跑得累进行对比,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这句把“王事靡鹽”与“岂不怀归”加以对比,展现人物内心的悲伤。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从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这几句都是运用了对比将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二者对比,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击鼓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居爰处?爰丧其马?予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土国:用土筑城。③孙子仲:人名,卫国将领。④平:平定。⑤爰(yuán):哪里。⑥契:合。⑦阔:离。⑧成说:约定誓言。⑨于嗟(xūjiē):感叹词。⑩洵(xún):久远,指夫妻离别长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在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

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

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

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悲恻感人。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四句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3.本诗和《采薇》在题材、主题和表达方式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寄传音讯。②挑(tāo)兮达()兮:走来走去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侯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啊地走个不听。

C.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在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D.这首诗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相似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本诗与《氓》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清人方玉润评论《采薇》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刷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