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3.本诗与《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这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点明入山寻访隐者。“隐沦”指代韦九山人,“无尘”写出了诗人对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既表明了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他山行之中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C.颈联描写了一个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谁作主”两句一问一答。“人”的出现给山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尾联以议论作结,“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逃避世俗烦恼,隐逸山林,是天性使然,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
2.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本诗与《落日怅望》两首诗的首联在全诗作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线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落日怅望
马戴①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①马戴:唐代诗人,他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诗擅长五律,内容多身世之叹,终是晚唐风貌。
1.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眼前之景起兴,见到孤云和归鸟在空中自由地飞动,写出诗人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B.颔联写诗人滞留他乡久未归,突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苦闷之情。
C.本诗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为一体。
D.此诗语言简洁凝练,遣字用词非常传神,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蕴。
2.诗歌的第五、六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
3.本诗与《春夕》一诗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过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赏菊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名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尾联与曹植《情诗》的九、十两句都采用典故,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故国之思。这里取其伤感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这里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用手法一致。
C.久、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潜”“薄”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妙在何处?
3.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