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1.A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错把论据当论点,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是“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个特色的例证。 C项,“评论被称为‘诗教’观”偷换概念,“诗教”观是指孔子对《诗经》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而非评论本身。 D项,言过其实,并非“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错误。“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结论,不是前提,逻辑倒置。故选B。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错误。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诗”的重要性,但纵观全文,重“教”重“诗”、以“教”为本才是文章论述的中心。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5月,因用课本拍打逃课学生,被学生家长反映到学校和县教体局,山东日照五莲二中班主任杨守梅被学校停职一个月、取消评优,师德考核不及格;近两个月后,五莲县教体局又下发文件,对该教师追加处罚,要求学校新学期不再聘用该教师,并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在央视的节目播出以后,五莲县政府立即就发出了对于杨守梅老师撤销追加处理的决定,对教体局和学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根据杨老师的意愿将她调到五莲一中。

假如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在学生家长联谊会上发言,你将对上述事件发表怎样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3)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1.“社”“稷”二字的本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念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评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水怀古

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荆轲

周昙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1.“凉风兮潇潇”来自于《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所歌:“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言诛秦王。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怀王。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于是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观此二事,高帝既成功,犹敬佩王之戒,羽背主约,其末至于如此,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二)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能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言诛秦王       或:有的人

B.于是尊王为义帝     阳:表面上

C.给饷馈,不粮道     绝:断绝

D.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禽:同“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致命怀王     良曰:“长臣。”

B.固当分其地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

C.父兄除害         吾属今之虏矣

D.连百万军         项伯夜弛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入关后刘邦和项羽对待楚怀王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二人成败的苗头由此可见。

B.材料二中“秦民大喜”和“民大失望”的对比,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C.材料三中,刘邦认为知人善任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高起等人的话没有道理。

D.三则材料互为补充,各自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刘邦项羽二人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曰 始 怀  王 遣 我 固 以 能 宽 容 且 人 已 服 降 杀 之 不 祥 乃 以 属 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