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省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我校计划在2018-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宜传栏中张贴有关获奖者的对联。请在下面颁奖词中任选两则,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写成对联。要求:突出人物的事迹及精神品格,语言生动,每副对联不少于20个字,标明序号。
①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耄耋老人颁奖词: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②张渠伟一一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半盲”局长颁奖词:扶贫必需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③王继才、王仕花一一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颁奖词: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曾经以各种不同的选本形式反复呈现,然而,九十多年间的中国散文图像,丰富、驳杂、_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因而无论哪一种选本,对它的陈述都无法做到完整、严格和准确,( ),一些更加杰出的作品便会从理论的缝隙中遗漏,作为个性化艺术的散文,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以_____的姿态拒绝着理念的征用和支配。那些被“遗漏”的作品,嘲笑着人们业已建立的文学常识。所以,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当我们自以为对近百年来的散文路径都_____的时候,总会有被“遗漏”的部分浮出水面,挑战我们已经形成的阅读经验。就像证人在法庭上的陈述,随着深入问询,遗漏的一些细节会被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如果时间允许,这种“补充”会无限地持续下去,甚至会使事件的_____得以彻底的颠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种散文选本能够真正做到“权威”和穷尽,每一种选本充其量只是无数种证词中的一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完成着对散文史的诠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七零八落 桀骜不驯 驾轻就熟 来龙去脉
B. 支离破碎 傲睨一世 驾轻就熟 本来面目
C. 七零八落 傲晚一世 了如指掌 来龙去脉
D. 支离破碎 桀骜不驯 了如指掌 本来面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当人们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做出规范,并凝聚提炼散文的规律性时
B. 尤其当人们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并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规范它时
C. 尤其当人们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做出规范,并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时
D. 尤其当人们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并企图用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进行规范时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深入地问询,被遗漏的一些细节会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
B. 随着问询的深入,一些被遗漏的细节会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C. 随着深入地问询,一些遗漏的细节会被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
D. 随着问询的深入,被遗漏的一些细节会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3)歌曲《山路十八弯》中描写了山路的曲折难行,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甲
[越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越调]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乙曲和被称作“秋思之祖”的甲曲,无论是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B.乙曲开头写落日、残霞笼罩着孤村,老树寒鸦之间轻烟缥缈,给人以恬静、欢愉之感。
C.甲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对“天涯”风光的热情赞美。
D.甲乙两曲均以秋为写作对象,均是罗列名词或名词 短语来塑造意象,表达秋思,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2.像上面两首元曲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来塑造意象的写法,中国古典诗歌中还不乏其例,请再举出一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摧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最高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