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还有人说,不论遇见谁,你都是你自己。
这些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①__________,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②__________,关键还在于兴趣。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③__________。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 。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 。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 。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 ,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 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 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 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B. 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 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 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 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 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 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虽曾因佩戴惠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通过加高帽子,加长佩带表明要使品格更加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生命消逝,也不背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不知何处响起的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2.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塞。诗人用“秦汉时”修饰“月”和“关”,给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B.第二句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归家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C.后两句既有对侵略战争的厌恶,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领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回味无穷。
D.诗人先对边塞风光加以细致的描绘,再对征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把复杂的情感熔铸在四句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