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贺兰山给老朋友发的微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欣闻您将要乔...

下面是贺兰山给老朋友发的微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欣闻您将要乔迁,我既为您高兴,也有些失落。因为从我令尊那一辈,我们两家就交好。可惜这段时间我在外开会,不能为您搬家鼎力相助,非常抱歉。不过我回去后,一定会躬临寒舍,恳请恭候。

 

①“我令尊”改为“家父”;②“鼎力相助”改为“出力”;③“躬临”改为“亲自到”;④“寒舍”改为“府上”;⑤“恭候”改为“等候”。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令尊”是别人的父亲,和“我”矛盾;“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的帮助;“躬临”用于别人亲临;“寒舍”是对自己的家的谦称;“恭候”是自己等他人。此题均为使用对象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因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①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李清照避难金华。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诗人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人江南“三千里”。

D.诗人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婉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2.有人点评此诗“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裔孙。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洲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新兴名贼洗宝徹等,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徹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贼遂溃,擒宝徹、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朱崖地,自号总管。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谓未正,请上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暮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徽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帝曰:“徽一言,贤于十万众。”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賊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日:“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卒,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獠:古民族称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B.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C.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D.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本为主射者掌事,魏晋、隋时为尚书省官员,唐宋时曾行宰相权,宋后废。

B.辽东,指辽河以东,辽河以西称为辽西。古代还有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以东、以西。

C.迁,表示晋升或调动官职,而“左迁”“罢”“黜”等则指被贬(免)官。赠官、赠谥、赠典等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盎有才有为。杨素与他讨论局势,对他刮目相看,惊讶于蛮夷中竞能有这等人才,文帝便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叛乱。

B.冯盎能征善战。他曾跟从炀帝征伐辽东,且击败据贼洗宝徹等,之后又率军讨伐罗州、窦州的叛乱,战功赫赫。

C.冯盎知足谨慎。当有人劝说其倚仗南越自立为王时,他当即表示人生已得富贵,拒绝了这样的劝说。

D.冯盎善理政务。他查阅财务账册,揭露检举隐藏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人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

(2)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到西湖、大明湖、瘦西湖的目的则是衬托翠湖与昆明城的密切关系。

B. “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说明每个来到翠湖的人都会停下脚步,用自己的眼和心尽情地领略翠湖之美借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生活的超脱。

C.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与对翠湖遭受人为破坏的丝丝担忧,并充满期望地祝愿翠湖能永远保持明爽安静。

D. 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沐春风,一股清纯之气潜潜袭来。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