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韩愈《师说》)

(3)_____,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4)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5)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其可怪也欤 朝搴阰之木兰兮 别有幽愁暗恨生 清荣峻茂 下者飘转沉塘坳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仁以为己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抟、扶摇、欤、搴阰、兮、幽、峻茂、塘坳、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线传

袁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 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

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 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

“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

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三百人夜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寝食             遑:闲暇

C.不复更贻伊           戚:亲戚

D.于心期             副:符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 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 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C.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 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 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

(2)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B.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C.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D.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B.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始成灰。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弄堂的房屋,看上去鳞次栉比,挤挤挨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①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错落有致   ②站在至高点上,它们全都连成一片

③它们还如水漫流,见缝就钻         ④无边无际的,东南西北有些分不清

⑤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坚成峰     ⑥又辽阔又密实,像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A.⑤②④③①⑥ B.⑤④②①③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①⑥⑤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