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更值得“官宣”的是什么
晁星
①这几天,一对明星结婚带大了“官宣体”。一时间,五花八门的“官宣”刷屏。在这场全民娱乐中,脱颖而出的是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出的一张“号外”: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再看54年前的报纸,泛黄的铅字难掩当时的举国振奋,同友们不由感慨:“这才叫‘官宣’!”
②到底什么是一个时代最值得关注、最值得“官宣”的大事?
③就拿10月16日来说,没有54年前那团蘑菇云的腾空而起,“中国就不能叫有更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15年前,神舟五号成功着陆,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如果说这些都已是历史,那不妨再看今朝,“官宣热”的同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意在纪念将“中国天文学带到世界第一梯队”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可以说,恰是这些国之重器,莫定了中国的崛起之路:恰是这些科学巨匠,夯实着中国的实力根基。但遗憾的是,这些本该大书特书的内容,分得的流量却不多。
④“官宣”是一个切口,从中我们看到注意力资源的滥用与失衡。娱乐新闻可以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类似消息不该是全民追捧的“主食”。虽然众多心无旁骛的科学家并不在乎自己获得了多少关注,更不需要所谓“热搜”“名气”,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如果大部分人对这些默默奉献的国之栋梁知之甚少,对事关家国命运的大事要事不甚关注,无疑是一种危险。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假如国人一味在“小时代”的浮华轻飘、熙熙攘攘里沉溺,不仅视野与格局越缩越小,更会消解掉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精气神。长远来看,这也是对大时代大未来的不负责。今天我们翻出老报纸,尚能鲜明感受到那一代人比学赶超、心系家国的赤子之心,我们更该发问,这个时代需要留下什么,又能让子孙后代记住什么?难道希望后人回溯今日时,看到的大热号外都是娱乐圈动态吗?
⑤流量重新聚焦,这不仅是适时纠偏,更是时代所需。当此之时,“中国号”正行进至复兴路上的关键一站,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小康梦可望可即。然而,“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我们国家各个发展领域的“娄山关”“腊子口”不少,外部环境又波谲云诡,可以说是激流之上、不进别退。作为一分子的你我,关注什么,思考什么,憧憬什么,展现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底色,影响着国家发展的走向。享受岁月静好当然可以,但切莫被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蒙蔽。与大时代和大叙事的疏离,其实是另一种对未来的不负责。
⑥什么是今天值得“官宣”的大事,是一道所有人都该好好思考的命题。这其中,媒体当有使命感,在流量与责任的权衡中,在放任与引领的博弈中,作出鲜明的选择。“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不是我一个人,一帮人全是这种心态,我们在一块儿可热闹了,这是一个群体。”这是巨匠的心声,更是这个时代的潮涌。更多“官宣”那些“大写人生”“大国故事”,关注这个澎湃的时代,我们方能书写厚重的大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五号、“天眼之父”南仁东等,都应该是“官宣”大力宣传的内容,得到的关注却不多。
B.“官宣”聚焦娱乐新闻,反映出注意力资源的滥用与失衡,也休现了国人与大时代、大叙事的疏离。
C.众多科学家并不在乎“名气”,再加上媒体关注流量,使得很多人对默默奉献的国之栋梁知之甚少。
D.流量重新聚焦,使国人走出“官宣”误区,不仅是适时纠偏,更是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一对明星结婚带火了“官宣体”这一事件引出话题:什么是最值得“官宣”的大事。
B.文章第三段从正面立论:正是科学巨匠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夯实着中国的实力根基。
C.文章第四、五段着重分析了“官宣”聚焦娱乐新闻的弊端和流量重新聚焦的必要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并以中国的复兴梦为立论基础,具有现实针对性。
3.结合文本,概述如何走出“官宣”的误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超 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下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何彬被禄儿半夜呻吟引起思绪,到与程姥姥的对话,再到何彬反复做的关于母亲的梦,最后写他与禄儿的心对心的交流,层层渲染,终于,坚冰化为一泓温暖的春水。
B.作品命名为《超人》,但通篇没有出现“超人”的字样,而是通过暗示的方法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的。小说通过写“超人”何彬的转变过程,表现了爱的力量这一主题。
C.小说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直接赞美母爱,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D.小说的全篇是写实的,但作者把浪漫主义创作中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的意境和氛围的构筑中,十分自然地把主人公置于诗情画意的思绪中。
2.请简要分析何彬这一人物形象。
3.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的作用。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韩愈《师说》)
(3)_____,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4)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5)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6)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线传
袁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 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
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 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
“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
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三百人夜直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遑寝食 遑:闲暇
C.不复更贻伊戚 戚:亲戚
D.聊副于心期 副:符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 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 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C.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 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 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
(2)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B.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C.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D.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