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6)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 ”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他用与之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9)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10)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轻拢慢捻抹复挑 曲终收拨当心画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羞、谀、晦、朔、捻、萦、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B. 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 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 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2.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从秦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B.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C.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D.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唐明皇、宋太宗、明成祖、汉武帝。

B. 昭仪,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西汉始设,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C. 刺史,“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D. 南衙,唐宫城在长安城北部的中央,宫城以南有皇城,中央的省、台、寺、监各官署都设在宫城之南,故称南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士及深得皇帝信任。隋炀帝曾将女儿嫁给他,让他随从巡视江都;后太宗又把宗室之女许嫁给他。

B. 宇文士及深有远虑。他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之时,曾劝其归附唐朝,但未被采纳。

C. 宇文士及卓有战功。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后随同秦王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多次得到提拔。

D. 宇文士及通变谨密。常被太宗征召入阁,却终不曾向妻子解释;面对太宗的故意为难,常能从容应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2)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枢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域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由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 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 月 16 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 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 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 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 11 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 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 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 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 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 “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 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 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 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 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 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 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 38 师 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

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句话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

B. 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C. 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D.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 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 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支持。

D. 例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 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C. 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D. 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