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友善奉献、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团委、精神文明协调处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向央视全台和中国邮政员工发起了西藏“爱心棉衣”公益捐助活动,为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南木切乡小学募集棉衣和书籍,以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温暖。

去年新春,央视西藏站记者走访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南木切乡小学,谢通门县位于日喀则市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平均气温6摄氏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藏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急需保暖的棉衣和书籍,和团委沟通后,遂发起了这次公益捐赠活动。

 

央视联手中国峠发起西藏“爱心棉衣”公益捐助活动。 【解析】试题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写出拖延症的危害。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前倾尽所有,一物不曾留与自己;死后捐献遗体,一粒尘埃也不带走——他,就是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26年来他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          中,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     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工作后,每年他都要捐资助学,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又倾尽所有,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几十年来,他      的奉献精神        了乡民们崇教尚学的热情。

从胡景清到方敬,又从方敬到受资助的学生,人间有爱,薪火相传。大家纷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蔚然成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始终如一  激发

B.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始终如一  激发

C.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一如既往  爆发

D.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一如既往  爆发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生动形象的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B.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生动而形象

C.这位长者的一生正如这句话一般生动形象

D.这位长者的一生印证了这句生动形象的话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D.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②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①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②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 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

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的结句。

2.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圭,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僭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瑛军往讨。圭以谷种诸夷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詟。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入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流民从者四万人。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父忧,葬毕,视事。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白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B.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C.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D.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

B.御史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秦开始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官员过失诸事。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按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但本文中白圭在父亲“葬毕”即“视事”。

D.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为虚职;文中亦是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圭为国分忧,积极平叛。先后参与平定福建贼郑怀冒,剿灭贵州东苗干把猪,镇压刘千斤、石龙等人的叛乱。

B.白圭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征讨干把猪时,他主张先攻谷种诸夷;攻打后岩山,他冒着如雨的木石,往来督战。

C.白圭性情简重,铁面无私。陕西屡遭侵袭,他认为镇巡官应当惩治;公务完毕即闭门睡觉,从不接受他人邀请。

D.白圭宽宏大量,不记人过。在贵州时,有人行刺中官而误入白圭住所,白圭不但不加责罚,反而用好药为他疗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

(2)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