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
B. 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C. 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
D. 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 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 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 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
B. 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C. 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D.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习近平主席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说:衷心希望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能够顺利恢复,再现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愿向法国同仁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有网友表示,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
对此,你又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①空所填内容不超过6 个字,其它空不超过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 ,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 ,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 ,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 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C.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D.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B.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D.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读懂他的文章。
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B.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C.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D.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惟有在梦中出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职,按裨将孟玺等罪。还巡太仓。总督太监卒犯法,逮治之,为所构,下锦衣狱。得释,再按江北。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鉴请以山麓为限,他樵采勿禁,遂著为令。出为河南知府。振累岁饥,条行荒政十事。历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税粮。苏、松水灾,用便宜发漕米十五万石振之。与侍郎徐贯疏吴淞、白茆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复巡抚山东,迁刑部侍郎。母忧去。十八年还朝。时承平久,生齿日繁。孝宗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厘正之。敕鉴以故官兼左佥都御史往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会孝宗已崩,武宗悉采纳之。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鉴前抚江南, 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慊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六年正月,召为刑部尚书。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脱脱太等至京,命充御马监勇士。鉴等上言:“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宠逾分,且生慢侮。 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帝不听。宁王宸濠谋复护卫,鉴力遏之。都督白玉以失事罢,厚贿豹房诸幸臣求复,鉴执不从。诸幸臣族炯事者发鉴家僮取将校金钱,言官遂交章劾鉴,致仕去。阅九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何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慊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慊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慊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慊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
B.弘治,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在明代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D.幸臣,指被皇帝亲信、宠爱的臣子,也就是指得宠的臣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鉴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何鉴巡视宣府、大同时查办了巡抚郑宁的副将孟玺等人的罪行,巡抚太仓时逮捕并法办了违法法令的总督太监。
B.何鉴做事认真,皇帝认可。孝宗发现户籍数减少,就令何鉴核查,后来何鉴上书陈述对瞒报户籍的军民的处理意见,朝廷认可。
C.何鉴一心为公,关心民生。苏、松发生水灾,何鉴开仓发放漕粮赈灾,后与侍郎徐贯一起疏通吴淞、白茆一带的许多水渠,消除此地水患。
D.何鉴不畏权势,遭遇弹劾。宁王朱宸濠想恢复护卫的职务、因渎职罢官的都督白玉想恢复官职,何鉴都坚决阻止,因为小人作祟,后被谏官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
(2)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少以吏干进,颇能言强国富民术。……肃宗驻彭原,进明遣琦奏事,既谒见,即陈:“今之急在兵,兵强弱在赋,赋所出以江淮为渊。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赀,飞饷函、洛,惟陛下命。”帝悦,拜监察御史。……进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当军兴,随事趣办,人不益赋而用以饶,于是迁户部侍郎。
初,琦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既当国,又铸重规,一代五十,会物价腾踊,饿馑相望,议者以为非是,诏贬忠州长史,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复以户部待郎兼京兆尹。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假臣一职 假;投予 B.请悉东南宝费 悉:尽;
C.随事趣办 趣:催促 D.人不益赋而用以饶 益:增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B.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一/赠太子少保/
C.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D.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批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