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和“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在结构上向下阕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衿”“霓”“鸾”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青春易逝,往往使人感春伤别。

B.“当日事”只剩下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水空流”表达了深长的惆长:一切都记忆犹新,但人已天各一方。

C.少年既风华正茂,又多愁善感。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悠悠长恨,将词人的家国之愁融注其间。

D.此词的上片由杨柳勾起回忆,产生离愁;下片写年华易逝、愁情别恨。全词于清丽淡雅中,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今。每劝亲族为善。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 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诏使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斤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是。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仁寿初,,谥为诚敬夫人。

(选自《隋书•列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B.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C.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D.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古代南方部族名。古代江浙闽粤之地为越族所居,称为“百越”。

B.持节: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兵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调发军队时,必须在兵符验合后。

D.卒: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或者封王的贵族之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治下有方。進国夫人在娘家时就能约束部下,镇服百越;嫁给冯宝后,帮助冯 宝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

B.谯国夫人审时度势。谯国夫人看到陈国君主的信后知道陈国灭亡,痛哭了一整日,然后派孙子冯魂率士兵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得以安定。

C.谯国夫人忠于朝廷。王仲宣包围韦洸时,僬国夫人派孙子冯暄救援韦洸。但冯暄滞留不前,于是将冯暄关押在州牢中,并在战胜陈佛智后将冯暄斩杀示众。

D.樵国夫人富有谋略。欧阳纥谋反时,谯国夫人带领百越酋长与章昭达里应外合打败欧阳纥;后番州出现逃亡叛乱的人,夫人亲自带着诏书招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2)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撩,所至皆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就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不行了,整整花了半个月。不是技不如前,而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犬吠鸡鸣声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了?

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显得失魂落魄,没精打采。

一路上,那些残垣断壁、破砖瓦砾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那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迫不及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鹤爷浑身上下顿觉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学扎风筝。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中的人老远瞥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会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的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儿呀,而且,大都跑到了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箏。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自己的雄心壮志,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是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那只风筝随着风飘忽不定,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乱窜。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终于有人陪了,鹞爷的心豁然开朗,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

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始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鹤爷心里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箏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春景的描写提供了放风筝的条件,同时反衬下文鹞爷放风筝时无人陪伴的惆怅、伤感。

B.小说画线处的描写暗示农村人口流失,村庄即将消失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工业文明发展的深刻批判。

C.小说通过写鹞爷回忆过去风筝带给自己的光荣历史,交代了鹞爷“民间艺人”的身份,使情节更完整。

D.小说安排男孩随大人回乡祭祖,通过鹞爷和男孩关于“根”的谈话,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插叙了大龙要父亲鹞爷到城里去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飘逝的风筝”为题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主题两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归学成回国,或开始进入工作单位,或雄心勃勃地开始自主创业。但我们接触的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会倾诉自己刚刚回国的那一段感到迷茫的日子。原本以为是回到了熟悉的家乡,结果发现人脉、工作节奏内容,甚至周边的街道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因中外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海归在回国找工作时难免会有一些不知所措,如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就会更感茫然。

在互联网上查询,可以找到许多“迷茫”的实例,但对此却少有专门的研究。这种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程度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给海归带来了困扰,浪费了个人和社会资源。

分析海归产生迷茫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应届毕业的海归,其就业优势并不明显,有些企业甚至偏爱国内毕业生;二是创业型海归,会面临所有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困难,各种不熟悉的日常事务,让他们应接不暇,处理不利,从而产生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三是一些海归没有足够清晰的个人职业目标,对于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个人期待与现实产生落差,造成失落感;四是对离国多年后的回归存在文化“断层”的担忧,许多人反复问自己,“我真能够融入国内的社交圈子吗?”

(摘编自夏周祺《海归有归来“迷茫期”吗?》)

材料二:

《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报告称,30%的留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达到预期;而在企业方面,27%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的自我评价过高。

《报告》显示,海归人才在国内就业遇到一定阻力,近70%的留学生归国后遇到了文化理念、落户、政策限制等难题。

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834万人,“就业难”问题愈发突显。但与此同时,海外留学生归国比例也不断增加,国内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吸引了大批人才回归,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并竞争激烈。这也直接表现在海归人才的薪资水平上。《报告》表明,近三成海归2018年实际工资不足10万,而有近五成海归期望2019年可以拿到10〜15万的年薪,从薪资水平上可以看出,海归学生并不如往日风光。

《报告》显示,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是海归的三大竞争力。约七成企业仍然重视海归招聘,68%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海外校园招聘的意愿;65%的受访企业会针对暂未回国的候选人设置专门的面试流程;同时,64%的受访企业愿意为海归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而外企和民营企业,在此意愿上更为强烈。

学历显然是海归的一大传统优势,这一点,从企业端也得到了验证。但学历并不是企业考察人才的第一要素,分析根据受访企业需求所绘制的海归人才画像时发现,受访企业普遍更看重与“实际工作表现”相关的素质,比如实习(工作)经验、相关工作技能。调查数据也显示,约八成的受访企业更倾向拥有2次及以上实习经历的海归。可见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以务实为导向的。

(摘编自人民网《调查:27%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的自我评价过高》)

材料三:

就业市场上,“海归”群体曾经在企业的争抢中享受过尊荣。然而,随着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种追捧迅速退潮,许多留学归来的年轻人,也因此陷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很多留学生在自己选择出国,或被父母送到国外的时候,对国内就业环境的现状都缺乏了解。相比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学生和家长头脑中的观念,往往高度依赖旧有经验,因此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出国留学都是一件极其艰难也极其风光的事情,海外名校的文凭,在就业市场上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当时,在许多专业领域当中,国内高校的教育水准都低于外国名校,而能够出国留学并且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人才,又凤毛麟角,因此,市场对“海归”的追捧,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但是,市场永远有市场的逻辑。抱着“镀金”心态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人才的稀缺性迅速消失。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的竞争优势。

其实,归国留学生群体的海外学习经验自有其价值,问题在于,衡量他们才华与能力的标准,并不只有初次就业的薪资这一条。留学经历的宝贵价值,也并非只体现在就业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留学生的独特经历,使得他们在国际视野、适应性上占据优势。如何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将决定他们人生道路的宽度。

(摘编自杨鑫宇《“海归”不只为“卖个好价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采访所接触的对象来看,由于中外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绝大部分海归回国后工作上有一段“迷茫期”。

B.我国对海归“迷茫期”的现象缺少专门的研究,虽然海归“迷茫期”有长有短,程度有轻有重,但都是对个人和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C.从海归2018年实际薪资水平及2019年期望薪资水平来看,海归在人才市场上已趋于饱和,竞争激烈。

D.学历是海归的传统优势,如今受访企业普遍不看重海归的学历,更看重与“实际工作表现”相关的素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归在回国后产生迷茫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部原因,如有些企业偏爱国内毕业生,也有自身的原因。

B.《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约七成的受访企业仍然重视海归招聘,为海归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

C.由于学生和家长往往高度依赖旧有经验选择出国,曾在就业市场上受到追捧的海归如今已风光不再。

D.海归人才在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上具有优势,随着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优势正在削弱。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海归应如何适应当前国内就业形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狂欢、群体活动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群体狂欢是城市建设达到一定高度、居民精神文化富足的生动表现。宋词描述了许多群体参与的节日游赏文化活动。词中有庄重肃穆的皇室庆典,也有展现欢快祥和的百姓节日风俗。节日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故诗人亦多道马行街灯火。”宋人的元宵之夜,人流汇集,阅不尽的歌台舞榭,唱不完的盛世之曲。从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精神需求会不断地升华,并使文化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无形地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宋词表现的虽然是城市歌舞喧天的热闹场景,但其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人们的精神是昂扬向上的,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高度的满足。

歌舞娱乐产业以及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体现了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

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市民文化的兴盛,勾栏瓦肆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展示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商业往来中都市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人的活动构成的鲜活画面在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更生动地展示出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产生了繁盛的文化产业,体现着城市对人性的关怀。随着宋代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宵禁的解除,大型演艺场所等产业愈益发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瓦肆乃艺伎演出之所,小唱、嘌唱、杂剧、傀儡、讲史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都集中于此。市井娱乐业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谓时时纵歌,处处起舞。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人们在这样的气氛中交流思想,释放情感。

除了歌舞娱乐产业,宋词中还体现了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晏几道在《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越罗双带宫样,飞鹭碧波纹”中展现了宋代女子对衣物、发冠的追求极为细致,将其作为一种表达自身仪态风情的文化象征。饮食上更可谓精致,极大地满足了人的需求。宋词创作中出现了“咏圆子”“咏汤”“咏茶”等以饮食为主题的词。甚至宋词本身,也产生于人的都市生活,并以文学的方式,在浅斟低唱中表现都市人的生活、情感,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

因城市人的审美需要而生成了新的文化产品

高度商品化的宋代还因城市人的审美需要生成了新的文化产品,如文士之间尤爱簪花的风流行为,便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如此种种,宋词中俯拾即是:欧阳修《鹤冲天•梅谢粉》“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由文人引发的花卉热潮因着城市信息的便捷迅速扩展至寻常百姓家。都市发达的经济使百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暇顾及除温饱之外的审美世界,精神格外富足完满。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提道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宋代都市以其极富人文关怀的经济模式满足了市民的精神审美诉求。

宋词中的都市风采作为中国汉语言艺术、城市建筑、文化生态高度凝结的智慧结晶,展示了城市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的关怀与关切。这种人文精神,正是宋代都市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摘编自杨庆存、李欣玮《宋词中的都市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出现了许多描述节日文化的内容,透过它我们能大致了解宋人的精神风貌。

B.宋代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产生了繁盛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宵禁的解除。

C.瓦肆主要是供艺伎演出的场所,瓦肆里有小唱、嘌唱、杂剧、讲史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

D.出现在文士之间的簪花热潮是宋代生成的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反映了城市人的审美需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宋代都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清晰地体现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B.文章引用“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论证了宋代市井娱乐业的充分发展。

C.文章将宋词中所描绘的皇室庆典与节日民俗进行对比,分析了宋人的精神文化心态。

D.文章结尾总结论述了宋词中蕴含的都市人文精神,指明了其在当下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反映出宋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B.如果没有歌舞娱乐产业以及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就没有宋代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C.宋代服饰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女子认为精致的衣物、发冠能体现其仪态风情。

D.宋代都市的经济模式是极富人文关怀的城市经济模式,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