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
②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邬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如此。”怀素不复应对,连叫数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彤曰:“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③至晚岁,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叹久之。颜公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拆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凌冬枯树
⑵为草书竖牵之极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⑴此沙门札翰 ( )
A公文
B书信
C书法
D渊博
⑵孤蓬自振 ( )
A赈济
B摇动
C振作
D生长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饮酒以养性 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B.乃漆一盘书之 乃无常势
C.余师而为书 登高而招
D.草书之渊妙 石之铿然有声者
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
5.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B.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C.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D.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6.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此风格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折桂令”是这篇作品的______。
2.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含蓄深沉
C.平淡质朴
D.通俗明快
3.这篇作品围绕着“客窗清明”采取了多种方式抒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住在溪边
张宪光
①长夏无聊,读 《涧于集》遣闷。偶或从窗子望出去,便是那个长满了杂草的园子,绿篱的外边,便是那条波光粼粼的河水。记得张爱玲 《小团圆》里说过,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今年的梅雨拖得晚,于我来说,雨声潺潺是确实的,住在溪边也是确实的。
②从园子绕几步,穿过一小片菜地,便可以来到溪边。沿着溪水延伸的,是那条砖块砌成的幽僻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除了合抱的垂柳随风摇曳,两旁还种着石楠、樟树、桂树、紫荆等等。四月,这条小径的主人是柳絮,七月则是蝉声,九月是蟋蟀。一到七月,蝉声就开始了它的统治,起初还可以分辨出其中夹杂的鸟声的清脆与婉转,然后就是蛮不讲理的万蝉齐鸣。去年的气温持续保持在四十度以上,把柳树叶都快烤干了,即便没有风,柳叶也在纷纷凋落,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就是走在枯叶上,走在蝉声里,走在喧嚣里。但凡张扬生命渴望的叫声,哪怕是喧嚣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③今年的天气异常凉爽,宜于听蝉、看云、观水。五六月的水色是清明的,七月的雨水则让水位一下子涨了三十多公分,也变浑浊了,晨昏时刻水波旖旎流转,最是让人莫测深浅。那深绿色的河水里,究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淤泥,有多少水藻荇,有多少动物的尸骨,还有多少肮脏的垃圾,没有人知道。但是河水依然悠哉乐哉,每天随风泛起波纹,缓缓地流淌,藏污纳垢的同时,保有一份淡然。仅仅看着那默默的河水,心里便感到一种安定,一种无忧无惧的从容。
④溪边的蝉声,总让我想起歙县的渔梁街。我曾在那里的一幢老房子里住过几天,每天都可以听见河对岸知了和鸟儿的怪叫声,都会把我叫醒。晚上推窗而望,零星的渔火闪闪烁烁,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对岸青山就是朱熹父亲讲学的紫阳山。朋友们坐在桌边,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月色里对酌,仅此而已。喝酒的时候,似乎忘掉了整个世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但闻蟋蟀声时起时落。酒酣,复继之以茗谈。偌大的禅院,空荡荡的,黑魆魆的,除了我们的声音,便只有淡淡的月色,蛩鸣,以及偶尔传来的蝉声。
⑤离开的前夜,一个朋友忽发奇想,说去渔梁坝上赏月吧,于是便欣然从之,咯吱咯吱地推开了禅院的大门。夜晚的古街,空寂无人,李白问津亭亦空无一人, “空里流霜不觉飞”,恍惚之间,仿佛回到羲皇之世——这静静的夏夜,山上草木,水墨似的青山,都沐浴在无边的月色里。鹅卵石铺成的路,高高低低地延伸着,往前是巴慰祖故居,再往前走,就听到了轰鸣的水声,——那就是渔梁坝了。天瓦蓝瓦蓝的,一无纤尘,云则变幻不已。月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时隐时现,月光如水,照在河床上,照在鹅卵石上,照在对面的紫阳山上。青山倒映在江水里,白云也倒映在江水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⑥住在溪边,喜欢听雨,也喜欢独坐窗前,看着晚霞一点点烧红了西天,然后从树颠慢慢落下去,淡下去。然后,看着暮色一点点从杂草丛中爬上窗台,爬上树梢,与笼盖四野的天色接起来。此刻,溪边的莽苍烟树全都静默着,樟树静默着,桂树静默着,成排的柳树静默着,散发着淡淡香气的四五棵香橼树静默着,长满了杂草的园子亦静默着。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溪水,这园子,真正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动物们则不甘寂寞地表达着它们的存在:鸟儿在鸣叫,虫儿在低吟,也许蚯蚓在泥土中翻身,远处的青蛙也时不时地吊吊嗓子。静寂与喧闹,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反相成,不可须臾分离,——这就是自然的声部。
⑦说起来,我的故乡就在溪边。那个名叫西崮的山村,前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水源来自上边的一个群山环抱的河坝。村子的后边,也是一条小溪,从北崮那边流下来,与村前的小溪汇在一起。大哥在他的 《盆景人生》一书中曾说: “河道略显平缓,从北面村子的山沟里流泻下来,自然形成一级级的落差,蜿蜒而来的河道,泥沙俱下,最大的一处落水,名字叫天井汪。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那种泥沙俱下的壮阔景象,似乎从不曾在我的记忆中存在过,只记得有个堂兄带我去崖头下洗澡,溪水不大,落在身上沁凉无比。那晚的月色,也很明亮。去年四月,我曾专门去了一趟西崮,村子里盖了瓦房,修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山前的小溪不见了,山后的小溪不见了,不是被填平了,就是塞满了垃圾。
⑧住在溪边,本是偶然的事,非有意为之,现在就要离开这条可爱的溪水,其实也不必过于伤感。人生不过是从一处溪边到另一处溪边,而那些始终呆在一处的人也会暂时离开,去别处的溪边与市镇看风景。不管怎样迁徙不定,此处的我们似乎总是可以听到彼处溪流的淙淙回响。倘能以蝉鸣蛙噪为鼓吹,以鹭飞清溪为清凉散,则在在可以自安,不必在意那酷暑与流转了。
1.分析第②段与第④段描写蝉声的不同作用。
2.第⑤段两处画线句的语言十分灵动,请结合内容赏析。
3.结合第⑥段内容,赏析画线句的精妙之处。
4.散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请结合标题分析全文的构思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早就想说清这样一件事情,便是一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了一个讲故事的方式。那故事是唯一的,那方式也是唯一的。比如电影《勇敢的米哈伊》,故事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是宽银幕的;国产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拍得很不错,给人感觉是由电视台转播的宽银幕电影,然而失败也在此了。到了高度现代化的美国,才明白了西方现代派的作品,并不是用意识流、结构现实主义等等莫名其妙的手法表现故事,而是那生活本身给了一个时空颠倒、错综交叉、断断续续、重重叠叠、无头无尾、莫名其妙的故事。记得马尔克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所写的一切故事全是真实的,没有一点魔幻。其实,拉丁美洲的现实本身就充满奇花异草,奇闻怪事,事情本身就是魔幻而又真实的。一个故事带着它的模式存在了,它的模式与生俱来,并无先后。而最大的困难同时也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便在于如何去寻找那故事里唯一的构成方式。好比爱斯基摩人的雕刻,他们不说雕刻,不说塑造,只说将多余的那部分石头去掉。去掉多余的,累赘的,只留下应该有的,本来就有的。什么是本来就有的?这便有了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
②事情就在“本来”这两个字上。
③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篇作品: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写了大人的世界,一个艰辛的时世或是一个别的什么时世。而我以为,假如这篇作品是优秀的话,那么就应该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世界。既是要由孩子来叙述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这个世界也必定是属于孩子自己的:那或许是一个由于天真而特别纯净或则加倍肮脏、由于好奇心而迷惑不解又由于好胜而胡猜乱想以至错误百出、由于弱小而险象环生又由于无知而一往无前的故事。由此想到德国电影《锡鼓》:二战时,一个名叫奥斯卡的男孩,不愿意自己长大,希望自己永远只是三岁,妄图从此逃避长大后的厄运,逃避理性和情欲的成熟。可是停止成长的只是他的外壳,内部的一切都依然成长,而周围人们却还将他当孩子看待。他可以避免参加那一切的疯狂残酷,只须冷眼旁观。世界依着他一个侏儒的变态心理演绎着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他以一个侏儒的变态的心理观照这世界上一连串奇形怪状的故事。侏儒的心理与这世界的疯狂秩序其实是一桩事情,这世界不是塑造侏儒的手段,这侏儒也不是反映世界的手段。一时间,这作品的形式失去了,讲故事的方式失去了,只剩下一个故事。故事与讲故事的方式,与生俱来存在一体之中,犹如生命带着躯壳降生。
④我们还常常这样去评价一篇作品:通过几个人,或几户人家的遭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什么样的社会。倘若这作品是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几个人”、“几户人”,传达者的数量究竟有什么意义?要是多一个多一户或者少一个少一户,那传达的东西会因此更周全或者有缺陷了吗?若是多一个不可,少一不成,那么作品意义的关键便不在于这故事是由多少人的命运传达,而在于这故事本身包含了人的命运,人的命运本身又包含了故事。而这多少人的命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体,成为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方式隐在故事本体之中,看起来,就像没有讲叙者似的,这才是故事与讲故事最本质的关系。
⑤我们也常常这样去评价一篇作品:以一斑窥全豹,以一个小小的视角,展示了大的事情。倘若真是如此,那便把作品写轻佻了。如若是真正伟大的故事,决不会以小小的手段就能成功表达。好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如不是用十七英尺高的大理石柱雕成,会有巨人的形象?仅仅是本身的高度和体积,也在无声地发言了。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短短一篇的一堂法文课而写了普法战争。而事实上,《最后一课》好就好在短短一篇只写了一堂法文课。在法国,法文课竟成了最后一堂,其间的可悲意味,都留在篇幅之外,让人咀嚼去了。这样一则故事,天生便是短篇小说,即便超过了我们短篇的限度──三万字,也依然是个短篇,一个拉长的掺水的不成器的短篇罢了。故事本身就确定了规模,规模本身也确定了故事。
⑥这是经过多年的创作甘苦所悟到的一点。而且,我发现有许多人也在有意无意地为这个困扰。比如,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感叹文章的开头难。如开好了,犹如找准了钥匙,一下子开了门,前面豁朗朗一条大道;而开不好头,就将一径别扭下去。其实这就是在寻找与生俱来的讲叙的方式。故事像雕刻的对象隐在一大块石料里一样,由你困惑着如何开刀,它只是缄默不语,当你终于找着了它,它便活了。
1.第①段“艺术家的劳动和工作”对作者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引述材料众多,为何还要再引述爱斯基摩人的雕刻,简要分析其作用。
3.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孩子的眼睛表现一个艰辛时世的小说并不算是优秀的作品。
B.基于孩子的天性,以孩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往往有着特别的故事。
C.《铁皮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不能说是反映世界疯狂秩序的手段。
D.杰出作品的艺术形式,讲故事的手段,应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在论证中的作用。
5.第⑥段画线句谈到了作品开头的艺术选择问题,请以《边城》《哦,香雪》《荷花淀》中的任一作品为例,结合文章观点分析小说开头对于故事叙述的作用。
按要求选择。
⑴祝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下列祝福表达最得体的是
A.欣闻母校六十华诞,愿母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春秋六秩励精图治,桃李万千再铸辉煌。
C.母校音容笑貌依然,栽培之恩永世不忘。
D.六十年沧桑砥砺,一甲子岁月峥嵘。
⑵ 。在新世纪,人们怎样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同时克服其缺点、局限,从而对本国建设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这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A.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身的特点、优势。
B.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其存在价值。
C.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其存在价值和自身的特点、优势,但是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
D.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地区的发展中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其存在价值,但是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需要向西方文化学习。
按要求填空
⑴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⑶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暗示自己报国无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