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几个问题
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在使用中,必须经过认读和书写两个互相衔接的过程。使用者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要求是矛盾的。认读时要求信息量大、区别度高,也就是繁比简好;书写时却要求迅速、便捷,也就是简比繁好。最优化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有人说,现在都用计算机了,书写不怕繁难。首先,汉字真的不需要写了吗?其次,当汉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笔画到了18画以上,5号宋体的笔形已经难以辨识,更不用说做注的小5号字体了。优劣互补,衡量利弊,孰留孰废,可以一刀切吗?
简繁字之间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有人要求恢复一批繁体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恢复几组繁体字,专业领域内的人士恐怕认为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会在普及层面上引起什么波动,是很难预料的。至于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扩充和修改词库、设计更多的自动转换技术来解决的,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照这样说,汉字规范就不能改动吗?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因为社会在变化,用字必然有变化。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但是,在处理一些问题、对某些已经规定的事情做个别调整时,最忌在没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灵机一动,想到什么就改动什么,结果常常是改了这里,那里又显露出问题,人们把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的个别改动称为“添乱”。例如一对多的问题,对群众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但为了避免“添乱”,应当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统一改动。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而是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造成社会的波动。
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否可行?提出“识繁写简”这个口号意义不大,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高等院校学习历史、古汉语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必须读55年以前的书和港澳台的书,也要读古书,识繁是必然的,无须再提。第二,在基础教育层面,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简化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认识繁体字,何必那么早去“识繁”?
(选自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有删改)
1.对“简繁字争论”中的几个问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有优劣,所以,在还存在书写的前提下,就必须想办法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
B. 简体字与繁体字孰留孰废,需要辩证地认识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绝不可搞一刀切。
C. 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主要是因为社会在变化,特别是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
D. 作者认为提出“识繁写简”没必要,因为“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些人在工作、学习时就需要读古书。
2.下列关于不急着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B. 恢复几组繁体字,只是一种修修补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C. 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是很理想。
D. 利用计算机更加先进的简繁字自动转换技术,不会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3.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字造型的繁简适度,是指汉字的理想造型,它具有书写迅速、便捷,信息量大,区别度高的特点,但是汉字认读和书写的矛盾决定了这种造型是不可能存在的。
B. 当前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当作匆匆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况且这样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
C. 在汉字修订这一问题上,如果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统一改动,就不会违背汉字的科学性。
D. 作者认为不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识繁写简”的口号,因为现在的孩子负担已经很重了,而且他们长大了之后自然会认识繁体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垃圾分类行动,其中在上海地区执行得较为严格。有人说:“上海地区人口素质高,容易实施!有人说:“垃圾分类是好,但是难坚持!当初实行‘限塑令’时,执行的也蛮不错,可是后来外卖兴起,没有人管了,现在到处是塑料垃圾。”也有的说:“形成习惯就好,上海地区垃圾分类有积分奖励,有人员引导,有监督热线电话等等,能够帮助市民形成良好习惯。”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9年是农历猪年,人们自然也就对猪多了一份关注。然而,许多人对猪都没有好印象,总认为它愚蠢肮脏、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________。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国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②________?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以猪为之,“陈豕(猪)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③________,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促进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内搭售文创产品、咖啡等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_____________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一家书店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然而,在这种“文化空间”下,一些书店依然坚持把书作为书店最根本、最核心的存在价值。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都靠_____________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它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_____________,是因为那里曾经有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名人出现。即便是巴黎这样著名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增添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建筑而_____________的,而是( ),最终才能闻名于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举重若轻 集腋成裘 津津乐道 风生水起
B.无足轻重 锲而不舍 津津乐道 声名鹊起
C.无足轻重 集腋成裘 夸夸其谈 风生水起
D.举重若轻 锲而不舍 夸夸其谈 声名鹊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B.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C.如果一个城市不能这样为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D.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经过漫长的积淀
B.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
C.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
D.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最为沉痛。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 ,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指挥潇洒自如的神态。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