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改革精神更饱满,改革士气更 。40年改革开放,为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成为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发展的心气,有奋斗的劲头,有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必须以少年心气、青春姿态,坚定改革激情、唤起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今天,改革价值更笃定,改革力量更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40年来,( )。过去6年多,中国的改革用一项项 的举措,回应百姓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让公平可及、让群众受益。新时代改革开放,让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交汇着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中国,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 ,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未来,中国仍然要靠“关键一招”赢得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顽强 雄伟 掷地有声 众彩纷呈
B. 振奋 澎湃 掷地有声 交相辉映
C. 振奋 雄伟 铿锵有力 众彩纷呈
D. 顽强 澎湃 铿锵有力 交相辉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发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啃硬骨头、闯难关、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B. 唤起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蹚险滩、啃硬骨头、闯难关,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C. 唤起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坚定改革决心,闯难关、蹚险滩、啃硬骨头,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D. 坚定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更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
B.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也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
C.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D.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
(3)《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缯大布”指出友人董传的外貌特征,“囊空不办”指出他生活贫困。
B.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业有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C.董传厌恶了陪伴老儒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玩。
D.“寻春马”暗用《登科后》的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闪),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 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 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 本为“屠杀”之意,这里意为止住、驱除,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C.“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知杭州府。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
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虞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
B.“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与此处意义相同。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明时与刑部、 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
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
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
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因此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