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夏中学准备举行一场“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夏中学准备举行一场“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赛。正方观点: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高中生上网弊大于利。

请以正方一辩或反方一辩的身份写一篇辩词。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赛一辩辩词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进了网络,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对中学生上网这一现状的担忧:担心中学生上网会耽误学习、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等。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中学生上网,有助于智力开发,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的知识,能够拓展知识领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中学生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网络上有很多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据网上一项调查表明:“迄今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0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所以,我在此特别强调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说,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较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已经起步较晚,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许多学生,他们所掌握的70%的知识都是通过网络获得,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难道我们还要固守那一纸之书,甘于落后吗?网络是中学生全面了解外面世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窗口。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一个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既方便又快捷地找到他想要寻找的知识。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学生上网的诸多有利之处: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精神食粮。不可否认,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认为网络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关键词、关键句等来确定立意。本题中,材料中提到:华夏中学准备举行一场“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赛。正方观点: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高中生上网弊大于利。要求:请以正方一辩或反方一辩的身份写一篇辩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此次作文立意的关键词是“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而写作任务是写一篇辩词。作为辩论时的辩词,首先要在开场表明立场,观点明确。接着,再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做总结,回扣论点。我们可以站在正方的角度,为正方一辩写辩词,就要围绕正方观点来论证: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然后围绕上网的好处来展开论述,如: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网络可以打开中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中学生处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喜欢交朋友,渴望友情,网络就为中学生打开一扇门,让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再有中学生喜欢创新,喜欢独树一帜,网络就可以促进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当然我们也可以站在反方的角度,为反方一辩写辩词,就要围绕反方的观点来论证:高中生上网弊大于利。然后围绕上网的弊端来展开论述,如:中学生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身体发育,视力下降,脊柱扭曲,身体发胖等问题随之而来。其次,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自制力不强,而面对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很多学生上网成瘾,深陷其中。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普遍偏长。还有,中学生社会阅历不多,网上陷阱又无处不在。中学生在网上被诈骗,被伤害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最佳立意: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写作素材: 1、 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网络可以打开中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学生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所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利。 2、 中学生处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喜欢交朋友,渴望友情,网络就为中学生打开一扇门,让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梦想今天通过网络实现了,我们可以在网上认识天南地北的朋友,甚至是外国朋友,极大拓展了我们的交际面,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还有利于中学生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过去孩子要和外界接触,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在网上,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3、 中学生喜欢创新,喜欢独树一帜,网络就可以促进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学生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在与别人的辩论中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中学生上网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博客,传照片,制作flash,编辑视频,都成为一些中学生的爱好,把自己的创意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在学校读的是统一的教材,考的是一样的试卷,但我们中学生是有差异的,网络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在网上,你可以了解你喜欢的信息,学习你喜欢的内容,满足了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今天我们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创造力。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5、中学生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身体发育,视力下降,脊柱扭曲,身体发胖等问题随之而来。近几年中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网络“功不可没”。而因为上网时常常注意力高度集中,废寝忘食,导致猝死的消息也时有耳闻,这样的例子还不够触目惊心,还不够发人深省么?对方辩友怎么还会认为利大于弊呢? 6、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自制力不强,而面对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很多学生上网成瘾,深陷其中。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普遍偏长。3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82.5%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调查中,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回答9小时的竟占31.8%,5-8小时的占25.9%。同时,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网上还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中学生容易误入迷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为没钱上网而去偷去抢甚至去杀人的新闻相信对方辩友也听过吧?怎么还能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呢? 7、中学生社会阅历不多,网上陷阱又无处不在。中学生在网上被诈骗,被伤害,甚至因为会见网友而被拐卖,杀害的例子也不少,对方辩友怎么还忍心鼓励青少年上网呢,将青少年置于危险之中呢? 8、 中学生的身份决定了读书学习是我们的天职,通过网络当然也可以学习,甚至如对方辩友所说有很大优势,可是网络娱乐功能的诱惑对中学生更强大,往往使我们偏离方向。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写作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可以分为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三种。本题要求写辩词,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首先提出论点,表明观点: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然后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述上网的好处,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改革精神更饱满,改革士气更      。40年改革开放,为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成为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发展的心气,有奋斗的劲头,有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必须以少年心气、青春姿态,坚定改革激情、唤起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今天,改革价值更笃定,改革力量更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40年来,(    )。过去6年多,中国的改革用一项项      的举措,回应百姓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让公平可及、让群众受益。新时代改革开放,让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交汇着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中国,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      ,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未来,中国仍然要靠“关键一招”赢得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顽强  雄伟  掷地有声  众彩纷呈

B. 振奋  澎湃  掷地有声  交相辉映

C. 振奋  雄伟  铿锵有力  众彩纷呈

D. 顽强  澎湃  铿锵有力  交相辉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发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啃硬骨头、闯难关、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B. 唤起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蹚险滩、啃硬骨头、闯难关,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C. 唤起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坚定改革决心,闯难关、蹚险滩、啃硬骨头,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D. 坚定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更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

B.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也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

C.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D.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

(3)《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缯大布”指出友人董传的外貌特征,“囊空不办”指出他生活贫困。

B.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业有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C.董传厌恶了陪伴老儒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玩。

D.“寻春马”暗用《登科后》的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闪),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 首联釆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 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 本为“屠杀”之意,这里意为止住、驱除,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C.“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