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之为书法,但在当时是并不叫作书法的。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典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但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本诗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B.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神态。
C.诗末两句,“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全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著诗人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问之,可谓穷矣。信而风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B.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
D.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离骚》与《诗经》中的“风、雅、颂”并称“风骚”,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B.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