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积极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积极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

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敬畏继承和创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为人类文明坐标保驾护航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的确,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我们需要为它保驾护航! 文明的“坐标”是没有国界的。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一分子。时间和空间是这张巨大文化织绵上的经纬,在历史的不断加酿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用超凡的智慧创造对美的表达,共同建造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家园。我们需要敬畏它、守护它、传承它、创造它。 因此,巴黎圣母院并不是巴黎的。巴黎是它的守护人,但不是它的拥有者,它属于全人类。正如故宫并不只是北京的,它是世界的;金字塔不只是埃及的,它是世界的。文化的遗存在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守夜人”。这些历史遗存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守护,传到今天的人手上,就有更多的义务、更大的责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守护好它,并将它传承下去。 1994年,西班牙巴塞罗那著名的利塞奥歌剧院在大火中被完全烧毁,1996年,意大利威尼斯著名的凤凰剧院被大火烧毁,2008年,在韩国被称作“第一国宝”的首尔崇礼门被彻底烧毁,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2000多万件藏品被烧毁……每一次意外,都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一次损害,守护者都应向全世界表达歉意,并在这样沉痛的教训中引以为鉴。 丘吉尔曾言:“我宁愿失去十座城市,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呀,财富可以累积,经济可以发展,而古物一旦被破坏文化就难再拾,遗迹一旦遭铲除历史就难重温。 我们一路执守的,不仅有古建筑的完整,更有精神家园的完善。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让千古遗迹不绝,让文明圣火长燃。 守护,不仅是每一个国人应尽的义务,更是华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做的不是站在独行者的身后鼓掌,而是以身作则,认真践行;不是期待有关部门的良心发现,而是以呐喊表达我们的决心。站在历史的悬崖边上,拼力拽住每一个濒临经济深渊的文明。 让我们守护好宝贵的人类文明的坐标,在文化长廊间漫享古韵古香。在岳阳古楼上体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在京口北固亭下再抒“舞榭歌台,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慨叹,赤壁矶前“想当年”“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情形,“雕栏玉砌”间触摸“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 即便一块石,一片瓦,一断墙,也承载着文明之重,覆盖着文化之根,维护着民族之魂。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一路守护,一路传扬!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段材料主要是在写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敬畏、继承、创造。所以主要就是围绕如何继承、敬畏、创造文明立意即可。立意的主要角度就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发展,对文明保持敬畏之心,对文明要进行一个创新衍生。阐述看法的话要结合自己的总论点来进行分论点阐述。 最佳立意:永恒的瑰丽——人类文明的坐标 文明的指向标 如何对待人类文明坐标? 敬畏、继承、创造文明 素材积累: 1.徐老汉退休后,开始拜师学画。他不画人物,不画花鸟,他画他们县各处的古建筑。有人不解,对他说:“这些旧楼旧亭有什么画头?”他说:“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建设,好多古建筑都被拆除了或正面临被拆。我用画笔记录尚存的古建筑,希望能给后世人留下一点文化资料。”他一画就是十年。为买上好的颜料,他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但他无怨无悔。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很多人加入保护古建筑的行列中来。相关部门顺应民意。出台了保护古建筑的相关资料。 2.拯救传统文化,有人正行走在路上!他是率先提出保护北京旧城的倡导者;是唐代古寺的发现者,是保护古建筑要让它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的提出者。他,就是梁思成。面对改造北京旧城的窘境,是他携着满腔悠悠,奔波于拯救传统文化的路上。只因有他,我们才让得以聆听长城脚下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3.拯救传统文化,亦有他的身影。还记得那位菊儿胡同的设计者吧?还记得那位虽年已老体不再健却依旧坚持做自己能做的一点点,做自己希望做的一点点的建筑大师吧。他,就是吴良镛。他用浓浓的深情编织着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不为名利,只为多给后人留下一些古韵留香的建筑。只因有他,我们才得以徜徉古城旧道,用心品味那绵延悠长的古色古香。 4.拯救文化遗产,他是众人的楷模。他被誉为“昆曲冰人”,他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操刀手,你用行动征服了西方人。他,就是白先勇。他用悠悠的心浓浓的情守护经典,传承文化。你对自己说:不能再等了,要做《牡丹亭》。就是现在。只因有你,才让我们欣赏到文化长廊间绽放的各色绚丽花朵。 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抖,①_________,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筒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筒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②_________,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③_________,“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          :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____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析  功德无量  数不胜数  风靡一时

B.梳理  功不可没  数不胜数  蔚然成风

C.分析  功不可没  擢发难数  风靡一时

D.梳理  功德无量  擢发难数  蔚然成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

B.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

C.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D.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B.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问题,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C.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D.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⑵周敦颐在《爱莲说》中,“___________”一句写出芙蓉的庄重,“___________”表现莲花只能欣赏而不能戏弄。

⑶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正面论证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松滋渡望峡中①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②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③。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④外是荒台。

注:①刘禹锡被贬出京期间,曾担任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②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③秦灰:秦将白起攻楚时,曾火烧夷陵。④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作者站在松滋渡,眼前所见的是微微冷雨洒在凌寒的梅花上,意境清冷;第二句写作者望向无边的天际,只见雪花飘扬,雪花化水奔涌而来。

B.第五句“巴人泪应猿声落”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船客的哀愁。

C.第六句“船从鸟道回”则明从“望”字着墨,以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曲折写百姓之苦。

D.尾联作者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十二峰和永安宫,想到巫山神女和刘备托孤。

2.有评论说这首诗颔联最为精彩,最是体现作者创作风格,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