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正在全世界蔓延。在大多数国家,肥胖率攀升的同时,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因此,①____________,一度被归为“城市病”。然而,最新的全球卫生评估结果却显示,②____________
《自然》杂志最近发布了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对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身体质量指数变化的最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BMI(衡量成人是否超重和肥胖的标准)上升的人口中,55%来自农村。而在一些中低收入地区,农村对BMI上升的贡献更是超过80%。③____________,才是全球肥胖率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腰封上再有几位名人“倾情推荐”,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便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种图书一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会大量显现,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____________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
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实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的书来消遣也____________。况且,现在每年出版图书50多万种,( )。读者想找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好比大海捞针,难度很大。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屡见不鲜。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我们无法要求书店____________市场规律,把那些滞销的书留在书架上,等待它们的知音,更不能____________畅销榜,把那些低销量的图书推上榜单。但我们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就希望好书能大卖,以此鼓励优秀的作者、优秀的出版社,源源不断地写好书、出好书。如果好书越来越多,读好书的人越来越多,就算图书销售额真的下降了,那可能也只是平庸之作没有销路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 无可厚非 违背 篡改
B.真知灼见 无可非议 违背 修改
C.远见卓识 无可厚非 违犯 篡改
D.远见卓识 无可非议 违犯 修改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旦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好书,就会都被湮没在茫茫书海之中了
B.即便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劣书,也被湮没在茫茫书海之中了
C.虽然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劣书,但是都湮没在茫茫书海之中了
D.即便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好书,也被湮没在茫茫书海之中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一种图书一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会大量出现
B.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会大量出现
C.而一种图书一旦畅销,便会大量出现类似的选题
D.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会大量显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顾在《爱莲说》中表达了他唯独喜爱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解)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已尚未回去,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总,贬为长沙王大傅。这里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潜然”而下。
B.“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在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C.“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风光,虽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但早晚有猿的的陪伴以及江边杨柳依依的美景多少给诗人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D.“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2.结合全诗,概括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奇。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B.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C.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D.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宜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可以指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文中指李牧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
B.飨,有奉献祭品、祭祀以及鬼神享用祭品的含义,在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君、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封李牧为武安君中的“君”就是其中一种
D.《史记》记录了我国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属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让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何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C.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实施反间计,赵王派人速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最后秦国灭了赵国。
D.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因每日得到赏赐却不能消费,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4.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2)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林老人
付卫星
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
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喊什么?别吓着她!”他随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目光严厉且有神。
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那油烟味!”
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而是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的吧。
一会儿,老人回来了,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
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
老人说:“没有。”
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说:“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他纳闷,没电怎么充电?
老人指着山坡上几块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为手机充电照明和做饭的,他为老人的环保意识感到惊愣。
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包里取出一些罐头香肠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
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管。”
那天,他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兔崽子,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他说。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和自己一起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
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
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怎么不会?”老人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灵性的,她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她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道的。”
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别吓着她!”
他听着耳热,却不是老人。
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头为捡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去看护林子。
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表现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境,既与下文手机需要充电的情节照应,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电驴子”说的是摩托车,从老人嘴中说出,既符合老人的身份,又显得富有生活气息。
C.小说中善于运用简洁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他想问,又不收贸然开口”“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让人物形象更真实,情节发展更自然。
D.“老人怔了怔”表现老人对妻子去世的伤感之情,侧面反映出老人对妻子的愧疚。
2.小说中护林老人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喊什么?别吓着她!”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