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与“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第一句的关键是:《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很容易相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注意“长”不要写作“常”,因为这里的意思是“长久地”而不是“时常、经常”。第二句的关键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很显然“霓为衣”呼应“穿着”;“风为马”呼应“出行工具”。第三句的关键处是:《阿房宫赋》、“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不难发现“覆压三百余里”呼应了“占地之广”;而“隔离天日”呼应了“楼阁之高”。作者用夸张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高邮人。秦观之弟,元祐六年进士,官仁和主簿。②潦倒:蹉跎,失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除夕夜诗人独在异乡与友人灯下对饮。为下文抒情和写景做了铺垫。

B.颔联诗人概括自己半生的蹉跎不幸,过去的生活,就犹如一场梦,似有还无。

C.诗人虽说“发短愁催白”,但他的头发不一定全白了,此处是极言愁之深。

D.颈联写诗人酒后衰颜才显红晕。“酒借红”是“借酒红”的倒装,诗句对仗工整。

2.这首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祜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薄。宋初,历 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顿于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准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蟠性清介寡合,能攻苦食淡,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典染作日,太祖多临视之,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腾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太祖以为勤事,赐钱二十万。尝受诏巡茶淮南,部民私贩者众。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擢进士第。尝献《幸太学颂》。真宗中夜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选自《宋史·刘蟠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B.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C.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D.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B.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期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

C.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纲。

D.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刘蟠深得民心,官职多次升迁。在他做转运使任满的时候,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他多次升迁至工部郎中、左谏议大夫。

B.刘蟠兼任官职,深得皇帝体恤。淳化初年他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遺。中风后,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他去世后,皇帝赐钱供给其家人办理他的丧事。

C.刘蟠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出迎太祖,深得太祖信任。

D.刘蟠光耀门相,后辈不辱门庭。他的儿子刘锴因为进呈《幸太学领》而受到真宗赞赏,通过面试被任命为直史馆,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

(2)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 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树龄已长,绿叶婆安,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间,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偏僻的一座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干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亮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此时,厨房传出声音:“回来了,菜马上好,准备吃饭。”

她笑着回答:“有客人呢。”

“好,客人来了,快坐,一起吃饭。”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另建,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房间的布置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房子偏僻点,但每月租金三百元,便宜。”她指指厅里分出的一个小间又说道:“这是儿子的房间,他到省城读大学了。”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青菜,一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夫妻俩年近五十,原先家在乡下。和爱人一起来做环卫工人是为了陪上高中的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中考考上城里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夫妻俩陪读工夫没白费。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爱人负责清扫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饭和家务活他全包了。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野鹤声音;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织着,我心也醉了。

她爱人夹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里:“专讲不喝不行,来,我们干杯!”

……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口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招招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往街灯的深处。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简笔描写晚上城市的欢乐情景,交代了下文“我”与“阿姨”相遇的背景。

B.小说连用四个“都习惯了”,表明“我”与“阿姨”“两人生活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C.小说画线处屋内的热闹与屋外的寂静形成对比,突出“阿姨”一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生活。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对“阿姨”的丈夫进行刻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3G、4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5G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移动物联网领域,服务对象从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将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引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5G三大应用场景将全面支撑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与4G相比,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关键性能指标也更加多样化。5G最突出的三个性能指标是用户体验速率、空口时延和连接数密度。5G用户体验速率可达100Mbps至lGbps,是4G的10倍以上;空口时延低至1ms,是4G的1/10;连接数密度可达到100万连接/平方公里。

5G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用。6G概念和需求必将建立在5G技术商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满足2030年之后的市场需求。

6G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垂直行业,衍生出全新业务,并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支撑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构建,打造6G全新生态,真正实现万物智联的美好愿景,助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速率、提升容量,移动通信永远在向着更多的频谱、更高的频段扩展。5G 扩展到毫米波频段,而6G将迈进太赫兹时代。

移动通信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即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无处不在、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让网络信号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大山深处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远程教育。

(摘编自《5G时代:万物互联给世界怎样的未来》)

材料二:

(摘编自《5G大战爆发!“中国芯”凭什么站上世界之巅?》)

材料三: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商业5G部署的第一波浪潮的兴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行业将受到极大的推动,而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将是无人驾驶。

由于无人驾驶需要大量的互联网接入数据才能够正常运行,庞大的数据使当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支撑。而5G网络登场之后,得益于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大特性,5G技术能够对无人驾驶产生的庞大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及提供更精准的地图定位和更复杂的运算,从而引导实现安全稳健、高速的无人驾驶。

随着5G技术的到来,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将逐渐完善,并将加快促进道路网、传感网、控制网、能源网以及管理数据基础平台五网的融合,实现不同等级智能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的同时运行,从而达到车路协同。

我国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已与交通运输部部长达成共识,在中国公路加快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道路的标示、规则将进行智能化改造。在未来,道路标示(如“前方道路施工,请减速慢行”)、红绿灯等将能根据路况来“自主”协调控制车行、人行的通行时间。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道路意外情况识别是智慧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

未来的智能摄像头能对道路交通上的车辆图像进行结构化分析,在事故未发生之前就能预知车辆短时间的运行状态,减少车辆碰撞事件的发生。即通过多种手段包括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对高速路意外状况进行预警,从而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多状态预知识别,避免自动驾驶事故。而这种预知识别能力,也是安防行业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

在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助力下,未来的智慧交通必将向“自动、主动、人性化”靠拢。

(摘编自《5G时代下的智能交通发展展望》)

1.下列不属于“6G愿景”表述的一项是

A.垂直行业将进一步融合,演变产生5G时没有的业务。

B.万物智联的梦想得以实现,人工智能的时代将到来。

C.移动通信将会从毫米波频段发展到太赫兹时代。

D.处处能抵达、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盖将成为现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3G、4G的移动互联网是人与人通信的时代,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5G移动物联网是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时代。

B.5G实现时,移动宽带将大大增强,5G用户体验速率是4G的10倍甚至更多,通信上超高可靠低时延,空口时延仅4G的1/10。

C.2003年到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其中2010年至2016年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占比一直维持强劲的上升态势。

D.5G的商用虽未完全推行,但对十年后的6G怎样适应当时的市场需要的研究已开始。6G比5G更智能,速率和容量更大。

3.5G技术的运用会对未来的智慧交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能给予文化发展思想创意、内容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图书生产方式的革命;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使视听产品生产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信息技术革命使新媒体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更多冲突与困惑。以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文化发展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手段极大地改变了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促进消费、生产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如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文化、电竞文化、创意文化、创客文化等,已经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在这一时代潮流下,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涌现一批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提升了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感染力,大幅增加了文化创新的有效供给,提升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例如,用数字图像复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放异彩;去年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一改历史和文物的严肃面孔,将过去在博物馆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亲切,引发了广大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③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供给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企业开展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不多,文化产品缺乏特色;产业发展方式单一,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文化科技制作的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文化和科技分属不同行政管理系统,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总体而言,文化外和科技融合是一种创新行为,产生的是新技术、新产品,面临的是新兴市场,因此具有与其他创新活动类似的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类主体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为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找准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软肋,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

(摘编自眭纪刚《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并且是持续的。

B.当前人们生活中的冲突与困惑,都是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起的。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通过科技手段把严肃的面孔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的文化产品。

D.我国文化科技制作技术装备只依赖进口,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国产化率不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时,由表及里,重在分析问题,然后联系当前现实。

B.文章前两段论述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正面论证;第三段是反面论证。

C.文章论述时,举例典型,如第一段举三个不同时代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D.文章第三段先总说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很多不足,后分说原因,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可以支持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文化活力和生命力得到提升。

B.当前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已发生改变,一些文化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

C.使用现代科技焕发历史文化的生机,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样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D.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虽成就巨大,但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充分发挥,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