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谓之美。

A.“全”与“粹”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美。

B.“虚”和“实”的出现,是艺术美形成的根本前提。

C.“全”是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地加以表现。

D.“全”而不“粹”,“粹”而不“全”,都有其局限性。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高考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常与“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考点的考查结合起来。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此题题干要求学生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一般来说,段落的中心要么在开头,要么在结尾,在中间的也有,但不常见。 该段落的开头讲“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结尾处又讲“既粹且全,才能谓之美”,可见,该段落的中心讲的是和“全”“粹”“美”有关。 A项,既讲的“全”,又讲到“粹”,并且两者都和“美”有关,A项正确; B项,只是在补充说明“粹”和“全”,不是整个段落的中心,故错; C项,只是解释“全”和“粹”,并不有揭示二者的关系,不能概括整段的大意,故错; D项,只是指出“不全”“不粹”,偏面性较强,故错。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情一草堂

②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③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君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杜甫草堂        ②醉翁亭        ③梅花岭        ④武侯祠

B.①北固山          ②醉翁亭        ③桃花源        ④屈原祠

C.①北固山          ②琵琶亭        ③梅花岭        ④武侯祠

D.①杜甫草堂        ②琵琶亭        ③桃花源        ④屈原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关于“大运河”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运河愿意微笑着走进你的生活,它拒绝苍老,尽管它已经不堪重负,尽管它完全有资格充当“太祖母”。                    ---灌溉之源、舟辑之力、浣衣淘米以致爱情的麋生地---而不是一段僵硬的历史。

人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伟大总是     的,时间长了,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的     。大运河对生活太投入了,它的光环因此     在生活的寻常色调之中。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那热情的天性驱使着它总是欢快的流动

②富于世俗的生活情调

③但它的精神是鲜活的

④它更多地被人们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2.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置若罔闻      理直气壮      消解

B.熟视无睹      心安理得      消解

C.置若罔闻      心安理得      消减

D.熟视无睹      理直气壮      消减

 

查看答案

王梅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王梅同学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王梅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她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王梅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她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干枯者,所在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选自苏轼《评陶韩柳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在所评的诗人中,哪几个人的风格比较接近?作者最喜欢的是谁?

3.文章引用佛语“如人食蜜”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宇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廷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职官。汉初,汉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一名刺史。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还乡隐居,在院中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常用“三径”指归隐后的住所。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管司法等事务。

D.“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檀道济送给他的肉,他也挥手让檀道济拿走。

B.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把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就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