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9年4月,巴黎圣...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____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___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 “沉痛”深刻而令人痛心。“沉重”分量重,程度深。根据对第一处语境的把握,语境是在说大火的教训令人警醒和痛心,所以此处用“沉痛”,可以排除C、D两项。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祖辈~下来的秘方。“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到今天。消息很快就~开了。考生要注意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在“留”指的诗物件,“流”文字或者故事等。根据语境指的是“文物”,所以用“留传”。可以排除B项。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语境是传承文化记忆是每个人的责任,所以此处用“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语境之的是在保护工作上的全力,所以用“全力以赴”。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曹操

冯梦龙

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何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兵太后。曹操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之以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卓未至而进杀。

袁尚、袁照奔辽东,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操破乌丸,或说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来,不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节选自《智囊全集·明智部》,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兵太后            胁:威胁,胁迫

B.但世主不当之以权宠    假:借,借给

C.卓未至而进杀          见:被

D.兵矣                烦:劳烦

2.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或说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

4.从文中看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外艰“,母亲去世曰“内艰”。

B.“谪”即“贬谪“,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黜”也指革职免官,但与“谪”略有区别:“黜”是出自皇帝的诏令,而“谪”有时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C.“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D.“采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盛行于周。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D.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亲长。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明他对贤才的渴慕,这几句是:“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登高》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年老体衰的惆怅。

(5)《琵琶行并序》中写乐曲暂歌后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7)《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愁绪,酒味淡了,来村托词人晚年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怀念刘裕北伐的声威,表达词人抗敌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