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_________趋势,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着________的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_________,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其中,家长难辞其咎。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防控学生近视,已______________。“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遏制并扭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低龄化 真实 指出 当务之急
B.年轻化 翔实 说明 迫在眉睫
C.低龄化 翔实 指出 迫在眉睫
D.年轻化 真实 说明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B.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
C.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
D.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B.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D.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被“关”上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①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②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乃小疾,亦行④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⑤,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⑥。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余浆:剩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禾:________;②去:________;③顾:_________;④乃:_________;⑤间: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下面是某位家长写给老师的一份答谢词,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多年来承蒙您的雅教,令媛今年能考取大学,我们倍感开心。您教给她的方法非常有效,她的朋友们也纷纷效尤,您送的书我们都一直都惠存着。您的帮助我们绝不会忘记的,他日有事我们也一定会鼎力相助。近日听说您已忝列名师榜,恭喜您。
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晚风二首①
杨万里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使者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内心非常痛苦。《晚风》二首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傍晚太阳的威热稍减而并未完全止息时,晚风就趁机豪横欺人,写出了晚风的张狂和凶暴。
B.“何须怒?”“谁不知!”,一斥问,一感叹,表达出诗人的正气凛然和对晚风做派的嗤之以鼻。
C.第二首诗前两句中的“不许”和“却许”,一起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风浪和重帘就是明证。
D.这两首诗咏物明志,托物以讽,寓作者的感慨议论于准确、生动的形象之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请赏析第二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