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任真适性,也就是让自己如其所是的那样本真存在,让自己去其遮蔽而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现在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对于陶渊明而言,什么样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才不违其本性?要如其所是的那样存在就得先知道自己是谁,要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正是从这一角度,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不过,“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只是指二者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并不能分为前后两截,人总是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成为自我。人是一种不断地反复审视和探究自身的存在物,自我认识不仅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我存在本身。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矫厉”和扭曲自己以迎合官场的痛苦经历中,他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在本性。
陶渊明对自己青少年时的天性和志趣的描述彼此矛盾,有时他写“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此诗中陶渊明是那般志大气雄而又豪侠莽撞;有时他又写自己“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诗中青年诗人又是那般闲静淡泊,超然世外。前后诗歌所描绘的好像是两个陶渊明,陶渊明自己恐怕也不能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自己给自己勾画出的自我形象,是他自己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前提,是建构自己存在方式的参照系,“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①。陶渊明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造成了他存在方式的冲突,造成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进退出处的左右摇摆。老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所谓“东西游走”指游宦四方。年少时从仕于千里之外,身奔走在仕途而心仍念于家里。从仕时也有想摆脱事务而求自适自在的志向,曾表达了自己是为时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的苦恼,而心与身的冲突与分裂,更让他产生了害怕失去此生的焦虑与不安。
陶渊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在个人生存的困境中来审查自己存在的根基,在身心分裂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一次次踏入仕途后的烦恼痛苦,一次次在官场中的怅惘失落,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被压抑、政治地位受到威胁、同僚的排挤,主要是由于官场的气氛、人事的羁绊与自己的心性不合,屈己从人便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分裂。陶渊明用了十几年“东西游走”的光阴,经过行迹的出处不定和精神的痛苦矛盾,终于对自我获得了异常深刻的体认,用漫长的生命旅程换来了一句沉甸甸的感叹——“聊复得此生!”
(选自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有删改)
注:①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因此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
B.“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陶渊明出仕的过程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最终认清了自我。
C.陶渊明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显露了他一直以来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D.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游宦四方给他带来了“心为形役”的苦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证环环相扣,文章先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入手立论,再从实现自我先要认识自我的角度切入,论证了陶渊明的自我体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B.文章善于引用理论,例如卡西尔的“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以此来论证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应基于对自己生命真性的认识之上。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以突出陶渊明早年自我体认时的矛盾。
D.本文的第二段与三、四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摆实为心与身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卡尔西说“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对于陶渊明而言,要实现自己任真适性的理想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
B.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陶渊明的屈己经历也让他渐渐成为自我。
C.从仕后念家,始出便思归,这成为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陶渊明的这种心理最终让他明白役于人是由于役于己。
D.陶渊明身上的确曾有过对功名的向往,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终成他深刻的自我体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单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佩错案,恢复高考、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汶川地震、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等。
70年披剥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成果辉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1989年,电影《开大典》作为建国40周年献礼片,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30年后,该片经过现代科技修复,将以4K分辨率、5.1环绕声崭新“面貌”,于10月18日起再登大银幕。由于30年前《开国大典》采用纪实手法拍摄,虽然详尽再现了“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但黑白资料片与拍摄部分的衔接还是有点生硬。而如今4K修复技术让我们看到更协调、更真实、更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过去的电影呈现新的艺术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许多人会认为痴呆就是老年病,然而,________,研究指出,痴呆不是老年病,而是一种认知退行性疾病。在痴呆病例中,阿尔兹海默占到600,此外第二大类型是血管性痴来,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这两类痴呆是不可逆的,此外,________,比如因甲状腺问题以及缺乏维生素而导致的。痴呆症通常是由于大脑细胞受到损害引起的,当损害累积到一定程度并干扰到大脑各脑区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时,就会影响到记忆、判断和运动功能。不同类型的痴呆受损的脑区可能并不一样,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受损的部位在海马体,一个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因此许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职业的研究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 于心,运用自如,其笔力多集中于某一点,发振细密,心态上是“完成任务”。职业化有其必要,但满足子这一状态,就往往屈已从人,疲于奔命,很难施展才华,也常使研究 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金路”,这类研究者不少,其中固然有“我”,只不过还未走出“小我”,难以推动学术大发展。
趣味的研究则是有灵性的精神劳动,是关乎生命价值、系乎人生况味的生活方式,因而研究者能够不慕虚荣,不从流俗,任天而动,触事兴感,见微知著,纵谈古今。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也甚为重大,这种自动的工作因为机心全息,力究本来、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衍:这是一种类似爱情的工作,知之深,爱之切,触处生春,若俯若偃,俱从其情,天趣盎然,启人心扉。总是有一种清淡与准确,蕴藏大量尖新的学术 。这是世间顶好的妙文,可惜 。这种研究有“我”,有“大我”,正如杂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所云:“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这些研究能将阅世、说理、论学三者合而为一,吐淬淋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熟稔 量变 创造 风毛麟角
B.熟练 蜕变 创造 九牛一毛
C.熟稔 蜕变 创见 风毛麟角
D.熟练 量变 创见 九牛一毛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棒接一棒跑下去。
B.2016年,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却甚为重大,这种自动的工作因为机心全息,力究本来,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衍。
B.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也甚为重大,这种自动的工作因为机心全息,力究本来,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衍。
C.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却甚为重大,因为这种自动的工作机心全息,力究本来,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衍。
D.此类研究不从事功上着想,价值与意义也甚为重大,因为这种自动的工作机心全息,力究本来,总是竭尽了心力,决不模糊敷行。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表明创业的艰难。
(2)《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要的快乐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