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

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 APP 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而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媒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

1.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人们的眼球,使当代社会的人陷入困境。

B.当代社会已经由信息匮乏转化为过剩,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C.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满足当代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D.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焦虑,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B.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上去好像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C.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使得一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D.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3.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这一服务有何不足?应该如何改进?请结合全文思考和分析。

 

1.D 2.C 3.不足:①阅读难以多元化,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②“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③缺少“总编辑”,缺少“把关人”,难言质量,难保导向。如何改进:①保持技术敏感,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②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解析】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该选项答非所问,不是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只是介绍了“流量焦虑”产生的原因。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一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是错误的。由原文 “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可知,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只是一种假设。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不足可以结合这些语句“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这些具有谋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概括得出。改进的方法可以结合这些语句“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概括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D.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再写生活清贫、需谋生计的隐士,从而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

B.文章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举例论证。

C.文章重点论述了农夫、渔樵两种职业,因为二者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选材更全面,论证也更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自身响应着自然的韵律,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

D.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于贫穷,才绝少欲望,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认为阅读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是出于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游云龙山记

(明)都穆

①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徼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

②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历、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③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

1.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

B. 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C. 先叙后议,富有条理。

D. 卒章显志,引人思考。

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

5.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主簿,举秀才。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

②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

③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入私,并收庸直,为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

④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⑤武成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元颢,北魏宗室,叛魏,投靠南朝梁,带兵打回洛阳,自立为王,后被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州主簿    (2)欲何为    (3)世其美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使后生而行之(    )

A.进献 B.尊崇 C.供给 D.迎合

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B.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C.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4.把第③段落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

5.第③段画线句“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众臣怎样的心理?

6.依据文章相关事迹,概括裴侠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裴侠的品质

执使焚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罢渔猎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马不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导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标题中,“送春”是____________

2.依据词意,以下推测或判断不妥的一项是(   )

A.词人在归途的马背上,词兴大发,构思并创作了这首词,

B.词人思归心切,只好借酒消愁,乐以忘忧。

C.这首词应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

D.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已跋山涉水,历经漫漫旅途。

3.“双燕舞风斜”,词句中的“双”可否改为“孤”?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