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逐渐显现。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摘编自卢艳芹《“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4日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具有三个维度。
B.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
C.“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
D.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既重视物质也重视精神,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从三个维度逐层深入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B.文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分析了这样做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时,围绕美的内涵从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和分析。
D.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时,论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主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就无法实现。
B.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片面追求,不符合“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C.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就一定能形成审美意义上的社会。
D.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么建设中国”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借由大数据技术进行成瘾式营销,已经在互联网产品中被广泛应用。统计显示,目前,光是“猜你喜欢”这样的推荐机制已经应用在超过 1 万个精细的消费场景。
材料二:3 月 6 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小组会上,白岩松谈到了自己对于“投你所好式”互联网推送的担忧,“让你原地踏步,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头沉迷而不会提升,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
读了上述材料,你是否认同白岩松这句话?请结合你的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不见复关,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诗经•氓》)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柳永《雨霖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罔”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殆”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简述孔子治学的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乞食
(晋)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衔戢(jí):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谢。
1.这首诗的最后四句用了“________”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_______之情。
2.全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和“主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刘蒙书
司马光
五月十六日,陕郡司马光再拜复书。贤良刘君足下:昔张伯松语陈孟公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马文渊戒兄子,欲其效龙伯高之慎周谦俭,不欲其效杜季良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也。光愚无似,何足以望万一于古人?然私心所慕者伯松、伯高,而不敢为孟公、季良之行也。况幼时始能言,则诵儒书,习谨敕,长而为吏,则读律令,守绳墨,龊龊然为鄙细之人,侧足于庸俗之间,不为雄俊奇伟之士所齿目,为日久矣。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而来,游于京师,负其千镒之宝,欲求良工大贾而售之。乃幸见顾于陋巷,因得窃读足下之文,窥足下之志。文甚高,志甚大,语古则浩博而渊微,论今则明切而精至,诚不能不口夸而心服。譬如窭人子,终日环绕爱玩,咨嗟传布,讫无一钱,敢问其直之高下 ,亦终于无益而已矣。
今者足下忽以亲之无以养、兄之无以葬、弟妹嫂侄之无以恤,策马裁书,千里渡河,指某以为归。且曰:“以鬻一下婢之资五十万畀之,足以周事。”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方今豪杰之士,内则充朝廷,外则布郡县,力有余而人可仰者,为不少矣。足下莫之取,乃独左顾而抵于不肖,岂非见期待之厚哉?
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居京师已十年,囊者旧物皆竭,安所取五十万以佐从者之蔬粝乎?夫君子虽乐施予,亦必己有余,然后能及人。就其有余,亦当先亲而后疏,先旧而后新。光得侍足下裁周岁,得见不过四五,而遽以五十万奉之,其余亲戚故旧不可胜数,将何以待之乎?光家居,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而足下忽以此责之,岂非不相知之深哉?光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足下一旦待以为陈孟公、杜季良之徒,光能无骇乎?
足下服儒衣,谈孔、颜之道,啜蔬饮水,足以尽欢于亲,箪食瓢饮,足以致乐于身,而遑遑焉以贫乏有求于人,光能无疑乎?
足下又责以韩退之所为,若光者何人,敢望韩退之哉?韩退之能为文,其文为天下贵,凡当时王公大人庙碑墓碣,靡不请焉。故受其厚谢,随复散之于亲旧,此其所以能行义也。若光者何人,敢望退之哉?
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取之也廉,则其施之人也靳,亦其理宜也。若既求其取之廉,又责其施之厚,是二行者诚难得而兼矣。足下又欲使光取之于他人,是尤不可之大者。微生高乞醯于邻人以应求者,孔子以为不直,况己不能施,而敛之于人,以为己惠,岂不害于恕乎?
足下之命,既不克承,又费辞以释之,其为罪尤深。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光再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愚无似 无似:无可比拟。
B.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 托迹:发达,显耀。
C.则其施之人也靳 靳:吝啬。
D.既不克承 克: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龊龊然为鄙细之人 句读之不知
B.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而来 弃甲曳兵而走
C.力有余而人可仰者 自其变者而观之
D.其文为天下贵 委身为贾人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汉代马援诫兄长之子的话,表达自己认同龙伯高的慎周谦俭,而不愿效法杜季良的“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的豪侠仗义。
B.作者说自己每月的俸禄不到几万钱,生活上常常晦朔不继。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作者为人光明磊落,好勇而有担当,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在回信中对刘蒙的要求予以充分的批驳。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在文中评价了刘蒙文章的才气和宏大的志向;认为自己不能与韩愈相提并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2)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