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试题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初步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的要素,结合构思的内容分析。“分享阅读”有分班级和小组两种形式,各组分享阅读主要包括“主题”“书目”“作业”等要素,班级分享阅读活动主要包括“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新闻材料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日,腾讯收到360阿尔法团队漏洞通告。该漏洞可能会影响腾讯旗下的部分产品。腾讯第一时间推出业务团队进行修理工作,现已修复漏洞并调动紧急在线更新机制。目前暂未有用户因这一漏洞导致信息泄露和损失。在此特别向360阿尔法团队致以诚挚的感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任何其他朝代的诗都比不上唐诗那样成就辉煌,并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而至今盛行不衰?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其特色之一,是贴近生活而又照亮了生活。唐诗就是用诗绘出的一幅幅唐代生活画面,它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充沛的感情描述社会各领域的现实动态。其特色之二,是用字造句,通俗明达,入情入理,          。没有华丽铺排,大量使用大众口语,使得妇孺皆能记诵互传,于是唐诗既成为文人雅士经常吟咏的珍品,又同时是村妇、儿童乐读会背的诗作,真正做到了          。其特色之三,是深入浅出,寓理想于生活,极高明而道中庸,笔尖有温度,平凡而伟大。杜甫《春夜喜雨》最令人佩服的是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把春夜细雨渗入土地、滋润草木的温和本心写出来了,扩而言之,则可以用于一切文化教育,必须用          的方式而不是粗暴灌输的方式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于是该诗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哲理。总之,(    ),使人读之于不知不觉之中进入其内而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感同身受

B.惟妙惟肖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深入浅出

C.栩栩如生    雅俗共赏    潜移默化    感同身受

D.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    深入浅出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由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 B.这是受唐诗自身的特色决定的。

C.这是由于唐诗自身的特色而决定的。 D.这是因为唐诗自身的特色而决定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唐诗不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却能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B.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就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C.唐诗没有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D.唐诗不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而是用明达的语言把优美的意境造出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的淡雅之色表现诗人的恬淡之心,之后又以映入帘中的草色点出恬淡中的生机。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豪气。

(3)屈原《离骚(节选)》中,诗人叹息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但虽然困难重重,只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诗人将“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之后,奉诏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发时所作。②鹘:一种鹰类的猛禽。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景壮阔,气势雄浑,极尽点染之功,将一幅锦绣长江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B.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着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惊胆魄的危险,表明诗人已经走到绝境之中。

C.颈联与颔联相互映衬,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将夷陵江面壮而奇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D.这首诗的写法很像杜甫的《登高》,杜诗妙在将立意恢弘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陆游这首诗也深得此中三昧。

2.尾联说“今朝喜处君知否”,作者“喜”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事一关参佐,密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大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B.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C.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D.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古代官职。唐以前为临时差遣,唐后期于各镇及出征讨叛之军中,以宦官为监军,权势极重。

B.表,古代一种奏章的名称,多用来陈述心意或表明对重大事件的见解,运用第一人称。如《出师表》《陈情表》。

C.缗,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缗”与《阿房宫赋》中的“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D.烽,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夜里点的火叫烽火,大多焚烧狼粪,因而“烽火”也叫狼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元年少时就有谋略,有眼光。他十六岁那年曾劝说王承宗迅速率兵讨伐李师道。虽然他的建议遭到承宗拒绝,但在军中却引起众人的注视。

B.王承元谋事周密,处事果断。面对北镇的胁迫引诱,为了稳定军心,他拿出家财全部赏赐给众人,随后拜请诸将,并斩杀了十个抗命者。

C.王承元有军事才能,善于抵御外族入侵,保境安民。面对吐蕃的侵扰掳掠,他除了派兵占据要冲建筑堡垒,还修筑城墙围护商贾聚集地,让人们获得安宁。

D.王承元宽厚仁爱,所到之处尽力为百姓谋福利。调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后,他请求朝廷把盐归属有关部门掌管,除在两河推行私盐禁令,兖、郓各镇也随之奉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

(2)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