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才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加强交流,培育人才

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

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

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

 

 

 

①优化环境,吸引人才。②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③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而言本题是示意图(框架示意图)。这种题的图文转换思路是:首先,整体把握图表,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叙述对象及叙述中心。其次,读懂框架关系,理解每层点的具体内容。要特别注意图表的横纵方向,它们提示着发展的趋势、走向或范围;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最后,确定叙述顺序,通盘考虑框线以及横线相关的词语。可适当增补字词,组织语言叙述。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不能被遗漏。本题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第一列是“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第二列是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第二排的措施已显示出来“加强交流,培育人才”,从短语的角度看是动宾短语,内容主要是“交流”和“培育”。 那么①填的内容,可从“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得到启示,是讲利用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人才,故①填为:优化环境,吸引人才;框②的填写,需要呼应上一栏的“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所以很自然地填“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 框③从后面的具体措施“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可看出措施很多,其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故可填: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道路施工单位向公众发布的道路封闭施工通知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道路封闭施工通知

因道路改造建设需要,经有关部门答应,定于2018年8月3日零时至2018年12月1日24 对大桥区建设1路——长虹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到时候敬请路过上述路段的车辆和人员遵守现场警示标识,提前绕道走。

不便之处,请大家多担待。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体现在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①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相聚,到长安后写此诗留赠董传。②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于是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中的“自”字揭示了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富有启迪意义,历来为人称颂。

B.颔联中“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不愿再过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C.董传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诗中“粗缯大布”“烹瓠叶”“囊空不办”等词语表明了董传生活的贫困。

D.本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如“寻春马”“得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巧妙化用。

2.纪晓岚在点评这首诗时说:“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传也。”请结合尾联具体词句,简要说说“期许”“炎凉之感”的具体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弱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竞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节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违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兵》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官,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阀/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扰归/服未阅/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优归/服未闪/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阅/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毁/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省级考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取中后称为举人。由于是在春季举行,又称春闹。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C.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D.欧阳德敢于直速,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

(2)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