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0日《杨子晚报》报道了两位老人替子还债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0日《杨子晚报》报道了两位老人替子还债的事迹。16 万元债务、12 位债主、18年信守承诺还债……靠着用三元、五元的微薄收入积攒下来的辛苦钱,江苏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 86 岁的村民邵学仁和老伴沈秀英,前不久终于还清了儿子、儿媳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笔债。清完债的第一件事,老两口就在两位亲人的遗像前焚上一柱香,老人说:“你们俩安心吧,爹娘帮你们还清了所有欠债,我们也终于可以睡觉踏实了……”

对于老人替子还债的举动,有人认为这是感天动地的信义之举,值得大力宣扬;但也有人说“人死债亡”已经约定俗成,老人不必偿还这笔债务;还有人说,父母替儿子偿还欠债,天经地义,不必宣扬。你怎样看呢?

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请给这两位老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在看到他们的事迹报道后的心情和思考。(学校,姓名统一为:复兴中学 艾中华)

(2)班级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请结合老人的事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八旬夫妻替子还债,一首不老的“信义之歌”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为《八旬夫妻替子还债,一首不老的“信义之歌”》。 以前人们常说“父债子还”,而在安徽桐城大关镇台庄村,有一位老人却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主动扛起了替子还债的任务。为了治疗儿子的病,这个家庭不仅花光了仅有的几十万积蓄,无奈之下还向亲戚朋友借了30多万。5年时间,老人去工地打工,一点一点地攒钱还了债。对于替子还债,他是这么说的:“人就巴掌大一块脸,活在世上一定要有诚信。” 在“人死债亡”约定成俗的语境下,这位年过花甲的父亲,坚持多年在建筑工地打工,替病故儿子偿还26万巨债,如此信义之举,可以说惊天动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特别是,在一些“老赖”肆意践踏诚信,为逃避兑付工钱而不择手段地进行各种卑劣表演之时,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为讨薪历尽千辛万苦仍一无所获的现实困境之下,这位父亲的义举,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因此,父亲替亡子还债,是对逝者最好的一种祭奠方式,更是对诚信社会的一次示范和引领。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一些人开始摒弃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如恶意欠薪、欠债不还等,就是当今社会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讲诚信的具体表现。 也许有人认为,父亲替儿子偿还欠债,是天经地义,不值得大力宣扬。是的,欠债还钱,不值得过多的褒扬,我们之所以会为之感动,是因为这位父亲做出了诚信之举,而人与人之间离不开诚信,当今社会又越来越缺少诚信。可见,在晚年丧子的悲痛之下,老人靠劳动和节俭替子还债,给诚信赋予了新的内涵。特别是,老人常说:“人就巴掌大一块脸,活在世上一定要有诚信”,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诚信的真谛。 换言之,诚信是最好的“脸面”。事实上,契约精神,仍然是当今社会最闪亮的音符;诚信践诺,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无论是过去的“信义兄弟”,还是今天的“诚信父亲”,均在把“诚信之歌”传唱下去,唱得更加响亮。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诚信是做人、立业之本。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进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干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材料部分,其二为任务部分。首先解读材料部分,写的是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倾其后半生替子还债的感人事迹。从时间本身分析,归属于诚信话题。从事件的影响或者舆论的反响而言,指向不一:对于老人替子还债的举动,有人认为这是感天动地的信义之举,值得大力宣扬;但也有人说“人死债亡”已经约定俗成,老人不必偿还这笔债务;还有人说,父母替儿子偿还欠债,天经地义,不必宣扬。可见观点认识莫衷一是,褒贬都有。任务驱动部分“你怎样看呢?”“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任务(1)为“请给这两位老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在看到他们的事迹报道后的心情和思考。(学校,姓名统一为:复兴中学 艾中华)”,话题不限定,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符合材料旨意即可。而任务(2)“班级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请结合老人的事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明示了话题为“诚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据以上分析确定立意角度为: 1. 感天动地的信义之举 2.诚信不可或缺 3.选择自在人心 4.诚信做人,良心为准 5.为诚信点赞 可用素材: 1.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的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着得可爱的君子,为那一个或许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那颗诚信的心,他竟然用生命来捍卫它。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两个发光的字——诚信。 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地方,那些君子风度翩翩的背后,是用诚信,执着,勇气来塑造的背影,所以那个背影是高大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战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和危险?但他义无反顾的去了,去的那样坚定,他是带着对祖国的忠诚去了。那手执和氏壁在秦王的险恶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2. 天使的翅膀断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杖。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相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相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心呢?失去诚信,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方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叶子,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3.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望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没涌动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的一种诚信,舒开紧紧的眉,露出笑脸,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的祝贺你。”此情此景,难道你的头脑中没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友人。抛弃信任,虚伪的面目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五彩的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漂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4.诚信的花朵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采下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更坚实!天使用诚信做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他会打败仗,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 5.南通老人替子还债,其实就是坚守个人信义,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最值钱的东西——诚信。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诚信为首的做人原则,用行动告诉我们,社会不缺感动,关键在于发现;社会不缺道德,平民对信义的坚守就是社会道德的宝藏。俗话说:人无信而不立,“小信成则大信立”。诚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可否认的是,在商潮涌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一部分人将诚信抛在脑后,欠债不还的有之,欠薪不付的有之,欠款携逃的有之……相比之下,替子还债的诚信是一股清泉,洗尽我们的浮华和躁动,洗尽世间的虚假和欺诈;老人们身上放射出诚信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让我们心灵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温暖! 6.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像替子还债的真实新闻故事,传递着一份感人至深、可敬可学的巨大力量,尤其是在当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紧迫时刻,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更多的诚信正能量。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培育之、践行之,靠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充盈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 行文结构: 首先拟定一个论点式题目“八旬夫妻替子还债,一首不老的“信义之歌”,题目既明确了观点又照应了材料。开篇先按照发言稿的格式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分析材料进而亮明坚守诚信的重要性。铺排列举典型事例,内容充实有力;引用孔子言论增强说服力可信度;正反对比突出观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条理清楚层次井然富有逻辑性。结尾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话题的针对性、必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才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加强交流,培育人才

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

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

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道路施工单位向公众发布的道路封闭施工通知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道路封闭施工通知

因道路改造建设需要,经有关部门答应,定于2018年8月3日零时至2018年12月1日24 对大桥区建设1路——长虹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到时候敬请路过上述路段的车辆和人员遵守现场警示标识,提前绕道走。

不便之处,请大家多担待。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体现在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①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相聚,到长安后写此诗留赠董传。②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于是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中的“自”字揭示了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富有启迪意义,历来为人称颂。

B.颔联中“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不愿再过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C.董传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诗中“粗缯大布”“烹瓠叶”“囊空不办”等词语表明了董传生活的贫困。

D.本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如“寻春马”“得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巧妙化用。

2.纪晓岚在点评这首诗时说:“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传也。”请结合尾联具体词句,简要说说“期许”“炎凉之感”的具体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