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家倘若不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或拘泥(nì)于心理学细节,说出的话便显得很肤浅。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不妨称之为教育的箴(jiān)言。
B.浩瀚(hàn)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zǎi)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C.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xùn)平和;小智者咄咄(duō)逼人,小善者锱珠必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像。
D.人在寂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序;二是享受寂寞,使之成为一种创造的契(qiè)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suì)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10日《杨子晚报》报道了两位老人替子还债的事迹。16 万元债务、12 位债主、18年信守承诺还债……靠着用三元、五元的微薄收入积攒下来的辛苦钱,江苏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 86 岁的村民邵学仁和老伴沈秀英,前不久终于还清了儿子、儿媳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笔债。清完债的第一件事,老两口就在两位亲人的遗像前焚上一柱香,老人说:“你们俩安心吧,爹娘帮你们还清了所有欠债,我们也终于可以睡觉踏实了……”
对于老人替子还债的举动,有人认为这是感天动地的信义之举,值得大力宣扬;但也有人说“人死债亡”已经约定俗成,老人不必偿还这笔债务;还有人说,父母替儿子偿还欠债,天经地义,不必宣扬。你怎样看呢?
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请给这两位老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在看到他们的事迹报道后的心情和思考。(学校,姓名统一为:复兴中学 艾中华)
(2)班级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请结合老人的事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才 凝 聚 政 策 措 施 | ① |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 ||
加强交流,培育人才 | 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 | |
② | ||
③ | 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 | |
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
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 |
下面是某道路施工单位向公众发布的道路封闭施工通知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道路封闭施工通知
因道路改造建设需要,经有关部门答应,定于2018年8月3日零时至2018年12月1日24 对大桥区建设1路——长虹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到时候敬请路过上述路段的车辆和人员遵守现场警示标识,提前绕道走。
不便之处,请大家多担待。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体现在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