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几年国内中小学暑假刚开始,很多城市的机场大厅就出现这样的场景:统一的T恤衫,统一的背包拉杆箱,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一批一批地奔赴世界各地,去修学、游学。
游学热潮中,人群低龄化特点明显。“众多游学项目的营员大多集中在11岁至18岁的学生群体,我们团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15岁。”某游学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游学”人群低龄化,大家意见纷纷。有人认为可以让孩子到国外见识见识,为将来的留学做准备;有人认为投身全英语的环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对养成语言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孩子太小,只会记得一些旅游景点,而对当地大学教育模式的了解,对外语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也有人认为青少年可先考虑国内游学,在对本国文化有充分了解、感受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外游学。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某地肉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准,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下面是某高校书法社新任社长的简短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每个社友,大家好!今天能当选为书法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从小学起,本人就光顾各类书法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法功底,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我们齐心协力把书法社办好。
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唯利是图,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______、卖友求荣。而他们中的走运者,( )。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______,他们有自已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动荡不安、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______,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扑朔速离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______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斥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凤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朝秦暮楚 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 沸反盈天
B.朝秦暮楚 同流合污 凤毛麟角 沸沸扬扬
C.朝三暮四 随波逐流 吉光片羽 沸反盈天
D.朝三暮四 同流合污 吉光片羽 沸沸扬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A.最终也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
B.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C.最终官场也接纳了他们,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D.最终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官场也接纳了他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塞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B.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盈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目眩神迷。
C.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塞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D.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作者表明集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人生短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说明游览赤壁具体时间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被别人讥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②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 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 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 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