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

《逍遥游》(庄子)、《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兰亭集序》(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勃)、《赤壁赋》(苏轼)……这些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主题鲜明,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标题自拟。

 

品味经典,拥抱自然 在流淌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古诗文犹如高山上的白雪,幽谷中之兰花,露散后的明月,成为历史长河所积淀下的璀璨瑰宝。 与野鹤做伴,与孤菊为友的五柳先生,自由自在地看天地间云卷云舒,写下《桃花源记》,成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人飘逸潇洒的楷模;苏子在举酒属月中获得思想上的解脱,凌驾于万物之上,写下《赤壁赋》,与长江明月相结合……在不计其数的杰出经典诗文中,有太多向我们传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理。 从诗文经典中可以看出,大自然是人类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共同财富。 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太多人被社会的快节奏所影响从而失去了本心,日复一日地追逐功名利禄。不妨听听《赤壁赋》中苏子说的吧:“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且吾与子所共适。”与其不择手段地争夺那些身外之物,不如放下尔虞我诈,将眼光回归自然,像桃花源中的人一样共同享受单纯美好的自然景色,才能获得解脱。 诗文经典告诉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生活幸福。 在当今世界,人们似乎都走入了物质生活丰富便是幸福的误区。而真正的幸福,应是《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安逸闲适和满足,应是《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自由轻松。而这些幸福不需要我们激烈竞争便能得到,只要虔诚地与大自然相结合,便能获得这份质朴纯真的快乐。 诗文经典提醒了我们,人类对自然应该怀揣着敬畏之心。 《桃花源记》中,县令与刘子骥都妄想寻找桃花源,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他们是尘世中浮躁人物的典型,希望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反而遭到惩罚。只有像苏子一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清醒认识到自身之渺小和大自然无穷无尽力量的伟大,对自然充满敬畏,才能获得自然慷慨的馈赠。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既然那些优秀文人墨客已为我们做出榜样,当历史的洪流涨至我辈这一岸,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不能推脱的任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理解材料,寻找写作的角度。开头导语,帮助考生理解“何为经典”,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提供了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人生”“时代”“情感”“想象”“文化传统”等角度确立文章的主题。接下来考生要注意从文题提供的经典进行深入的理解,选择更准确的写作立意的角度。庄子《逍遥游》:浪漫的想象与深邃的哲思。苏轼《赤壁赋》:百变人生,造就不朽经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以从人生选择的角度体会生活。王羲之《兰亭集序》:可以从文章名誉后代,对后代的影响的角度理解。王勃《滕王阁序》:可以从少年壮志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上无论是从材料的导语还是从名家名篇的角度进行理解,旨在帮助考生能选准写作的角度,进而能更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进行写作,最后考生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对文化经典进行现实的解读,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更接地气,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

材料

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来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查看答案

请用五个短语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_________。结果读者___________,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读者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读者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___________。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与读者的这种辨别方式相比,简直是____________。

读者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读者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具有的敏锐的辨识力只是针对特定文本

B. 读者对于特定文本也是具有敏锐的辨识力的

C. 特定文本也是可以被读者敏锐地辨识的

D. 敏锐的辨识力也是读者对于特定文本应该具有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滥竽充数  举要删芜  显而易见  大相径庭

B. 鱼目混珠  去芜存菁  不言而喻  大相径庭

C. 滥竽充数  去芜存菁  显而易见  云泥之别

D. 鱼目混珠  举要删芜  不言而喻  云泥之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B.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上,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

C.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D.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2.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