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②不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②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

③出淤泥而不来,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④做自己最喜欢的,做自己最擅长的。(李彦宏)

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勿忘初心 时间的沙漏细细沉淀,那些迷离不清的过往,那些充满回忆的流年。记忆的双手总是无意的拾起那零落的曾经。年华如水,往事如烟,无边的云烟在清曈深处里渴望漂泊。那依旧徘徊在长亭古道边的云影,宛如一缕紫烟,自远方摇曳而至。勾起了流年似梦似幻。恍然若梦,既是梦,我想,就把它永远留在梦里。 一直以来,都喜欢沉浸于自己的故事中。而不曾想,被故事选中,就没有资格去懵懂了,静静的闲庭信步一般在时光的长廊,过期的拥抱来不及去彩排,就已经搁置在回忆的海滩,曾亲眼目送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悲伤,如海浪滔天一般,却浑然不觉,也不曾填一阕孤独,写尽委婉的离愁别绪。 生命里有起有落,点点滴滴,已然成为过往的回忆,带着茫然的想念,就好像正在经历所有的事,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我全部了解,但事实里,我现在才明白,我所了解的并非深入情节,早就丢失了所有的一切,转变为一种相思的折磨,很多时候,自己的双耳不可靠,眼睛也在欺骗自己,把遇见的事情早已定下了恒久的结论,悻然才发现自己的言行是错的。 一支蘸了胭脂的画笔,在时光的滤镜中怎样涂抹,也描摹不出最初的滋味,曾经的风景再美,也只是曾经而已。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完的当下,伤划在心底,很痛,可它终会结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比想象中的要坚强。那些曾经唱过的歌,依然飘荡在心里;曾经爱过的人,却再也提不起恨,遇到了,便莫问是缘是劫,爱过了,别问缘深缘浅,珍惜了,便是永远。在心中留一径浅香给彼此,若忆起,便是温暖。 年华轻弹,花事向晚。 可有些情,虽然短暂,却不觉走过心间;有些人,近在咫尺,却注定一生无缘。总以为,不再想起,就不惹相思;总以为,不再念起,就不弃忧伤;总以为,放的下所有,却会在眼泪掉下时转身离开,因为我只想看到彼此初识的微笑。可能是我将一些略带稚嫩的沧桑,尽藏于心,我将一些不必要的过往,尘封收藏。不再去问流水无情还是落花无意,也不再执着的找寻有你的天涯。只是谢谢你,然后借一方晴空,拥抱阳光,继续坚强。放手离开,珍惜现在,一笑而过,安然生活。 人的一生,该有多少值得回忆的故事这样那样,苦涩,欢乐,落失了我们的多少曾经。虽然,面对生活,也曾深深的领悟了生活全部的节奏,然而,当有一天,在岁月流逝,时光恍然间,所有的往事逝去时,才发现,岁月流转,流年偷换,青春离我们渐行渐远。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给自己一个放任的理由,但别忘了最初的自己。阳光穿透泛白的记忆,微笑对待单纯的自己。如果梦想真要在如水的时光中缺席,让我在无边的寂寥里枯萎,静守时光,以待流年。等到那时,我依旧选择在来年的季节生长,你来与不来,我都要充满希望。 生命若歌,起伏跌宕,声起声落,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浮华尘世,生命如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甜,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 时光似水,依旧潺潺,流年似歌,不绝于耳。生命太短,若没有时间,请不要留下遗憾,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 远处的自己还在,只是明天醒来,告诉自己:静心之路,独自修行,勿忘初心。 【解析】试题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个人的品质。 第二句的意思是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低下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第三句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环境黑暗,要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第四句中的“喜欢”与“擅长”二者是统一的,真喜欢的一定能做到擅长,做起来事半功倍。第五句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第六句意思是有的人虽然是有生命的,但是精神上,意志上等方面已丧失了,没有意志没有意义了如同人死了一样。但有些人已经不存在,已去世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意志却感染,影响我们。是指人虽死但精神还存在。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周总理逝世后国人书写的两幅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幅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幅的上联已给出。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不忍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1)上联:千秋青史,不忍魂去

下联:____

(2)上联:____

下联: _____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北京时间4月10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湾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塑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验证了爱因新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又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世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      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

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       ”。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     ,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毋庸置疑    闻所未闻    邯郸学步    一帆风顺

B.毋庸讳言    前所未有    邯郸学步    一蹴而就

C.毋庸置疑    前所未有    亦步亦趋    一帆风顺

D.毋庸讳言    闻所未闻    亦步亦趋    一蹴而就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很容易

B.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容易被人“卡脖子”

C.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容易“卡脖子”

D.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容易卡我们的脖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B.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C.不管一个互联网企业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D.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②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③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④萧索:零散,稀少。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E.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清新明艳的意境。

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