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中学
2019年3月19日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也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雨果、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也是那个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象征。这是契诃夫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指控。
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文化感染力,还具有艺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展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方方正正,其人大概_________;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__________;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猪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___________,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_____________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好的书法确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 ),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病句,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不仅具有文化感染力,还具有艺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
B. 它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具有文化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
C. 它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具有文化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揭示一个人的个性。
D. 它不仅具有文化感染力,还具有艺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书法最容易揭示一个人的个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心谨慎 豪放不羁 精奇古怪 临难不苟
B. 谨小慎微 豪放不羁 奇形怪状 临难不苟
C. 小心谨慎 放荡不羁 奇形怪状 遇事不苟
D. 谨小慎微 放荡不羁 精奇古怪 遇事不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却不能体会内心所引发的深刻思想
B. 却不能体会外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C. 而不表达内心因此所获得的启示和感受
D. 而不表达外物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将进酒》中表现李白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自己的过去做了反思,对将来也进行了安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府(节选)
杜甫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策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乾元二年(759年),肃宗初立,局势未稳。诗人举家从同谷岀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
成都。本诗作于诗人初到成都之时。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成都城市风貌、物候特征,表现了城市的富庶繁华与气候温和。
B.三四句从听觉角度写城市的声色之娱,喧嚣嘈杂令诗人心生不悦,无所适从。
C.结句诗人联想到自古羁旅之人,将自己置于时间洪流之中,扩宽了诗歌的意境。
D.全诗时空交错,既写城郭、星空等空间景物,也使人觉察到黄昏至月升的时光流逝。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