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 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 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

 

1.B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真是英雄一丈夫”句,直抒胸襟,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故选B。 2.试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点明时令,以李副使以李副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颔联,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颈联,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希望在边塞立功扬,表明李副使志向远大。由此,合出尾联,称赞是李副使“真是英雄一丈夫。”本题,从旅程艰苦显豪迈,经历非凡驰沙场,志向远大建功名这几个角度分析李副使的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狂士桑悦

桑悦,居海虞之沙溪。家贫亡所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弃之。时以孟轲自况,每书刺曰:“江南才子桑悦。”

十九举乡试,春闱策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等语,为吴检讨汝贤所黜。又作《学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语,考官缩舌曰:“岂江南桑生耶?狂士!”遂下第。再试春闱得乙榜,年二十六,籍误以二为六,请谢不为官,不许。

调邑博士,大学士丘浚慕悦名,召令观所为文,绐曰:“某先辈撰。”悦心知之,曰:“明公谓悦不怯秽乎?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浚曰:“然则生试更为之。”归撰以奏,浚称善。逾年,按察视学者别浚,浚曰:“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按察既行部抵邑,不见悦,顾问长吏:“悦今安在?岂有恙乎?”长吏素衔悦,皆曰:“无恙,自负不肯迎耳。”乃使吏往召之,悦曰:“连宵旦雨淫,传舍圯,守妻子亡暇,何候若?”按察久不能待,更两吏促之,悦益怒曰:“若真无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可屈桑先生乎?为若期三日,先生来;不三日,不来矣。”按察欲遂收悦,缘浚不果。三日,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按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悦前曰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因脱帽径出。按察度亡已,乃下留之。

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御史闻悦名,数召问,谓曰:“匡说诗,解人颐。子有诸?”曰:“悦所谈玄妙,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公幸赐清燕,毕顷刻之长。”御史壮之,令坐讲。少休,悦除袜,跣而爬足垢,御史不能禁。

寻复荐之,迁长沙倅,再调柳州,悦实恶州荒落,不欲往,人问之,辄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为柳州岁馀,不堪,思归。会丁外艰,服阕,遂不起。既家居,益任诞,褐衣楚制,往来郡邑间。

(节选自《尧山堂外纪》,有删改)

(注)①汲长孺,指汲黯。大将军指卫青。②清燕:清闲,闲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B.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C.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D.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参加乡试的是童生,取中后称秀才。

B.行部:指古代官员巡行所属部域,并对相关部门加以考核。

C.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礼节,大多用于平辈之间。

D.服阕:指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悦恃才放旷,常以孟子自比,人们在写到他名字时,常以“江南才子桑悦”加以讽刺。他参加科举考试及应对上司时亦多有狂妄之语。

B.大学士丘浚仰慕桑悦之名,用文章试探他,被桑悦识破,之后桑悦所写的文章令丘浚大为赞赏。当按察前往邑中时,丘浚还特意交代他不要把桑悦当一般属官看待。

C.桑悦不愿去柳州为官,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不愿让自己的名声盖过柳宗元,也可见其狂傲。到柳州一年多,桑悦忍受不了那里的荒凉冷落,就想着要回去。

D.桑悦不拘小节,行为放诞不羁。在御史面前讲学时,赤脚爬垢;居家后更是穿上了粗布衣服,在郡邑间往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宵旦雨淫,传舍圮,守妻子亡暇,何候若?

(2)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①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②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③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④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⑤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⑥朱先生已经踏上成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成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⑦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

⑧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⑨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⑩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借张总督的信交代了社会背景,以及朱先生“退兵”的动机——使古城人民免遭涂炭。

B.文中第四段变“朱先生”为“那人”,是一种有限视角,拉远了叙述者和事件、人物的距离,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制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C.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

D.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将朱先生这一形象置于典型环境和尖锐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朱先生的人物形象。

3.小说选段主要写了朱先生退兵之事,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缘由和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知乎、得到等一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知识付费大量兴起,用户总量井喷式爆发。艾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总量为0.93亿。这一数据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在飞速上升下图是市场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

(摘编自《知识付费类产品竞品分析》)

材料二:

中国经济时报:怎样看待知识付费的本质?

陆峰:知识付费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可以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知识信息配置的一种知识交易形式。知识付费有利于通过市场交易手段和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有利于人们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海洋中更加高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在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

郭全中: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有效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刚需,在前互联网时代,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和生产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核心是如何在严重过载的信息中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

董一鸣:知识付费的本质,我认为是一种“咨询、培训服务的延伸”,也是一种“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的行为。过去我们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会找到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请教,经常费时费力还需要搭人情,而知识付费平台的产生和近三年来的蓬勃发展,我认为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令我们解决问题变得更便捷了。

(摘编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材料三:

数据显示,随着用户在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游内容方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也仅为30%。企鹅智酷的数据也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28%表示体验满意,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免费途径来获取。

业界指出,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摘编自《“知识付费”行业走向理性》)

材料四:

实际上,知识付费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必然会遵循互联网的法则,当然也免不了染上互联网的恶习。这个光速的时代,已经不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真正深入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情,浮躁、表浅、速成是从“知识付费”产生之初就携带的基因,而我们强加给知识付费上的任何大的抱负,比如我指望通过听某一门大师课而获得我对不了解的领域的一个系统认知,这几乎是不可实现的。产品本身无论多精致也都是一个互联网的短、快、浅的通俗产品,音频这种方式本身抵达我们的时候就极容易流失,比如讲述内容的人可能讲不清楚、嘈杂环境的消磨,听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分散。那么知识付费可以给我们什么?知识付费给我们一种“我在学习的路上”和“时间没有虚度”的自我暗示和安慰。毕竟比起通勤路上和睡前的发呆和胡思乱想,有人在耳边谆谆善诱,我们多少还是会拾取一些到脑子里的。还有就是当我们迫切地需要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找到某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去粗取精后的知识的确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至于批评家们所指出的希望以知识付费去应对时代焦虑,那也是对知识付费的苛求。

(摘编自澎湃新闻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中,得到、在行在内容的质量、动机纯粹性和购买的成本上都处在比较高区域。

B.董一鸣认为,知识付费相较于过去找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便捷了,它提供的是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

C.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知识付费体验的评价总体不高,不到三成的人表示满意,更多人认为一般,还有人认为可以找到免费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

D.“知识付费”先天带有浮躁、表浅、速成等基因,其产品具有短、快、浅的特点,“知识付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某种自我暗示和安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知识付费产业的兴起,不仅得益于知乎、得到等一系列知识付费产品的相继推出,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B.陆峰认为知识付费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有利于人们更高效地筛选利用信息。

C.从整体产业上看,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受到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的制约。

D.知识付费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去粗取精后的知识,更容易让我们快速获得,从而增长知识,实现我们系统认知某一事物的愿望。

3.知识付费的前景如何?请结合材料表明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1.下列关于儒学与唐诗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深远绵长的影响,是影响唐代诗坛形成张弛有度、广袤丰富局面的最重要因素。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唐代的宦游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而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所不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B.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诗歌创作为例,论述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C.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D.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儒学对唐诗影响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套路原指武术训练的技巧、程式、方法等。现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有各种套路。套路有时助力成功,有时成为羁绊......

要求:以“套路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