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析】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

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析】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人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有没有解除?

 

就一个受到“五四”文化熏陶的现代人而言,产生这样的困惑不足为奇: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个体的独立意义究竟在哪里?故诗人在诗中穷追不舍:“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这似乎在暗示,个体的命运又决定于某种外来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种悲剧性的被迫行为吗?可见,在现代意识的哺育下,诗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无古人的。当然,人毕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国诗人的胎教,也将在实际创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部分地决定着他们思考的方向,于是,闻一多在思考中认可了蜡烛自焚的现实:“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困惑暂时得到了解除,于是诗人似乎为熊熊燃烧的红烛所感奋,所启示,从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燃烧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再是有情人的幽长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上下文诗句,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特质,分析作者思想观点或情感态度,准确答出产生原因和结果。 诗人困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之后,思考领悟到的答案是:原是要"烧"出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而且“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可知,闻一多在思考中认可了蜡烛自焚的现实,燃烧是展现自我光芒的方式,且可以拯救世人灵魂,对时代和世界有所贡献。这样就深化了情感和价值力量,突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给人以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试从情感抒发和构思两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查看答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苏轼曾对王维有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竹里馆》一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下面根据本诗的意境,展开想象,拍摄了一个意境优美的短片。请你模仿镜头一,再安排两个镜头,要求语言连贯、生动。

镜头一: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深林“幽篁”使人产生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

镜头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