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欲笺心事 魏荣冰 ①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厚厚一摞...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欲笺心事

魏荣冰

①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厚厚一摞书信,它们静静躺在那儿,宛如一份珍稀标本,记载着我流年中的碎影

②写信,无疑是丰沛生命中最温情的时刻。当黄昏来临,晚风在窗棂上低吟,一个人独处静室,拧开灯盏,临窗展笺,凝神挥笔。在笔尖和纸张轻轻的摩擦中, 一个个美丽的字符,如一只只精灵的蝴蝶,轻飏曼舞;如一颗颗溜圆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内心深处那些酽酽的情思,举凡对父母的牵挂,对子女的关爱,对亲友的思恋,便一起涌上心头,化作殷殷慰藉,缕缕情丝。千言万语,滔滔不绝,那是酣畅淋漓的倾诉。

③等候来信的过程则充满焦虑,翘首以待的急切,遥遥无期的煎熬,结局未卜的惶惑,全交织在一起。在音讯隔绝,邮路不畅的年代,这种等待甚至会使人陷入一种心理的挣扎和纠结,既想尽快得到讯息,又唯恐在来信中受到打击。如得知亲人遭遇灾病,朋友患难变故,恋人移情别恋。宋之问诗“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与此相似。

④书信因其私密而具有唯一的性质。“欲笺心事,独语斜栏”,一封信往往只写给一个特别的对象,那些萦绕在字里行间的声音,是携带独特嗓音的告白。字斟句酌地写好之后,再三犹豫地装入信封,郑重其事地写上地址姓名,然后贴上邮票,投入邮箱,一封书信便开始看千山万水的旅行。收信人置身于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将那一页页纸笺放在面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用心品味文字间游走的缠绵情思,用双手摩挲着纸页,从那些包含着写信人独特气质的笔迹中,感觉到写信人的体温和气息,闭眼遐思,恍惚之间那熟悉的容颜和深情的话语,便从纸上走到眼前。

⑤在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人类传递内心隐秘情感的一种方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书信文化。在我国古代,在名字上就有尺牍、尺素、尺翰、尺简、雁书、鱼书等称谓,不一而足。在书信往来中,有许多典故,如鱼书尺素、雁足系帛、青鸟传信等。每一个典故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沉淀着一段深厚的纯真情感。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信,譬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傅雷家书》等,皆以一种文化经典的力量,穿越苍茫的历史时空,深深植入人们的情感记忆。

⑥历史的摩天巨轮飞快地旋转,新的风景逼面而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新型的交流方式风靡全球,在这汹涌的潮流中,人类的情感,就像放在流水线上被快速生产、复制和传输。这些快捷的交流方式,固然契合了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直白的心理需求,但也剥夺了我们最后一片精神高地,让漂泊的心灵无所归依。在这可怕的惯性中,书信或许已成为远去时代一声渺茫的叹息。

⑦在某个万籁俱寂的夜晚,你是否会像我一样,打开如豆的灯光,铺开一方素笺,沏一杯清茶,醮一管浓墨,在心香袅袅的氛围里,给一个在乎你的人或者你在乎的人,写一封久违的书信?

1.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与②自然段中所说的写信是生命中“最温情的时刻”,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千言万语,淋漓倾诉 B.酽酽情思,无法言说

C.美丽字符,轻飏曼舞 D.独处静室,凝神挥笔

3.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与③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呼应?

4.⑤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书信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5.下列说法,不符合⑥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对书信未来的发展充满担忧。

B.新型交流方式不利于内心隐秘情感的交流。

C.传统书信受到挑战,作者感到很无奈。

D.新型交流方式契合了作者的心理需求。

6.下列说法,不符合⑦自然段作者思想倾向的一项是

A.建议人们写书信 B.劝导人们写书信

C.是否写信无所谓 D.希望人们写书信

7.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____

(2)对每一字、每一句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______________

(3)形容四周非常静寂,没有一点声音。______________

8.下列理解,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著名书信具有一种文化经典的力量

B.书信是传递隐秘情感的最好方式

C.我国书信文化系统完整,源远流长

D.书信能表现出写信人的书法技能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 B.记叙文 C.小说 D.说明文

 

1.珍惜 怀念 2.B 3.既想尽快得到讯息,又唯恐在来信中受到打击 4.名称 典故 著名书信 5.D 6.C 7. (1)小心翼翼 (2)字斟句酌 (3)万籁俱寂 8.D 9.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作答时,找出句子所在的位置,依据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或者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词语背后的含义,由此把握句子表达的情感。 “珍稀”本是珍贵稀少之意,把书信比作“珍稀标本”,表明作者对那摞书信的珍惜之情;“记载着我流年中的碎影”,说明书信的内容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关,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意。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第二段“内心深处那些酽酽的情思,举凡对父母的牵挂,对子女的关爱,对亲友的思恋,便一起涌上心头,化作殷殷慰藉,缕缕情丝。千言万语,滔滔不绝”,可见并非“无法言说”。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说长年离家在外,得不到一点故乡的音信,不知故乡情况如何,家人是否安好,因此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本文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与此相似”,“此”指代的内容就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的含义。结合上文来看,“此”指的是“既想尽快得到讯息,又唯恐在来信中受到打击”。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准确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如表示总结或解说的词语等。 第⑤段首先提出了书信文化的概念,然后提到了书信的“名称”,书信“在名字上就有尺牍、尺素、尺翰、尺简、雁书、鱼书等称谓,不一而足”;既而提到了“典故”,“在书信往来中,有许多典故,如鱼书尺素……沉淀着一段深厚的纯真情感”;最后又提到了“著名书信”,“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信,譬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深深植入人们的情感记忆”。 由此可见,“书信文化”包括名称、典故、著名书信三部分。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D项,依据原文“也剥夺了我们最后一片精神高地,让漂泊的心灵无所归依。在这可怕的惯性中,书信或许已成为远去时代一声渺茫的叹息”,可见“新型交流方式契合了作者的心理需求”错误,作者认为这种方式剥夺了最后一片精神高地。 故选D。 6.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依据所给的选项,到文中筛选,理解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倾向,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C项,文中说,“你是否会像我一样……给一个在乎你的人或者你在乎的人,写一封久违的书信”,这是作者对写信的呼吁,而非“是否写信无所谓”。 故选C。 7.本题考查根据所给的解释,筛选文中成语的能力。作答时,需要考生能够掌握常见成语的含义,课下多注意积累,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文中用“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表达人们拆开信件时的激动和谨慎。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文中用“字斟句酌地写好之后”表达写信的慎重态度。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静寂,没有一点声音;文中用“在某个万籁俱寂的夜晚”,表达夜晚的宁静。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譬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傅雷家书》等,皆以一种文化经典的力量”。 B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人类传递内心隐秘情感的一种方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书信文化”。 C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人类传递内心隐秘情感的一种方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书信文化”。 D项,原文无依据。 故选D。 9.本题考查对文体知识的掌握,注意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我”书柜中珍藏着书信,引出下文对书信的具体介绍,第二段写“写信”时的感受,第三段写等信的心情,第四段写书信的性质,第五段写书信的历史,第六段写书信在当今时代的命运,第七段表达借书信传达情感的愿望。整体看来,本文是借写信抒发自己的内心感触,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文内没有叙事,排除记叙文;不以塑造人物和情节为主,排除小说;不是说明书信的情况,排除说明文。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甲)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乙)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丙)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了,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是从第1段摘出的一句话,

它应处在文章(甲)(乙)(丙)三处中的(     )处。

A. B. C.

2.作者在第3段针对不作调查的现实,提出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抄原文语句答)

3.第4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例证法 B.引证法 C.比喻论证法 D.对比论证法

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调查像“十月怀胎”,要有一个过程。

B.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C.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D.调查要有正确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然后完成各题。

君子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人有礼者人爱人者人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1.对文中语段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把 B.爱:慈爱 C.敬:尊敬 D.恒:一定

 

查看答案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商隐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喜欢唱韩红的歌曲,因为她的歌曲已经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

B. 我喜欢唱韩红的歌曲,因为她的歌曲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C. 韩红的歌曲我喜欢唱,因为她的歌曲已经震撼了我的深深地心灵。

D. 韩红的歌曲我喜欢唱,因为她的歌曲已经震撼了深深地我的心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儿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