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人群改变,不仅体现在性别比例上,①____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用手机下单、支付,②___________。中老年人容易受骗,是因为中老年更容易受优惠信息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同时,由于爱面子、怕子女指责,遭受网络欺诈往往不声张,③________使这一群体追回损失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

 

①也体现在年龄结构上 ②但这却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 ③不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解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仅体现在”可知,此空应以“也体现在”开头;依据后文“中老年人”的提示,可知此空应填:也体现在年龄结构上。 第二空,依据后文“中老年人容易受骗”可知,此空所填内容要体现中老年人这样做存在风险,与前文形成转折。 第三空,依据后文“追回损失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提示可知,此空是要表达这一群体追回损失低的原因,即不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    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这是    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就照”“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和光明相共”。一般而言,(   ),孤立的、纯粹的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    积极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含恶的丑和善的丑。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发喜剧愉悦。喜剧的丑是笑的魔方,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使观众获得富有    的审美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缺少  鉴于  给与  创造性

B.不可分割  鉴于  给与  启示性

C.不可分割  基于  赋予  创造性

D.不可缺少  基于  赋予  启示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

B.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两者相比较而存在

C.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

D.丑总是与美相伴和随,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

B.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原因。

C.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

D.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韩愈在《师说》中认为真正的老师应该是“______”,而童子之师只是“___________”,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⑵水与月的意象组合触发了古人无尽的幽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表现无风时水中明净的月影,显得澄澈幽静;而杜牧在《泊秦淮》中则用“____________”描绘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的淡雅意境。

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感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实屈原早在千年前就已作出了回答,他在《离骚》中写自己“______________”,以荷花为衣来表明白己要修养品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65岁的苏轼得到朝廷诏书将从海南儋耳调任廉州(今广西合浦)时作。②崔嵬:山高大的样子。③一壑能专:《庄子·秋子》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讥井蛙之浅薄,后人却以“专

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如万物”的思想。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霹雳收威”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自然景象,也暗喻朝廷政局变化。

B.虹霓垂天,海风快意,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儋耳夏天雨后特有的景象。

C.诗人自称“野老”“逐臣”,表达在贬逐之地接到朝廷诏书后的复杂心情。

D.诗的末句借用典故,虽然略嫌消沉,但不影响全诗清雄慷慨的感情基调。

2.清人汪师韩评此诗:“崷崪雄姿,经挫折而不稍损抑。浩然之气,于此见其心声。”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己亥,袁真以梁国内史沛郡朱宪及弟汝南内史斌阴通大司马桓温,杀之。

前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皋之险,杜盟津之路,大驾虎旅百万,自轵关取邺都,金墉穷戍,外无救援,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百弊卒所能支也!”筑惧,以洛阳降;猛陈师受之。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王猛之发长安也,请慕容令参其军事,以为乡导。将行,造慕容垂饮酒,从容谓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垂脱佩刀赠之,猛至洛阳,赂垂所亲金熙,使诈为垂使者,谓令曰:“吾父子来此,以逃死也。今王猛疾人如雠,谗毁日深;秦王虽外相厚善,其心难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将为天下笑。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吾今还东,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发。”令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乃将旧骑,诈为出猎,遂奔乐安王臧于石门。猛表令叛状,垂惧而出走,及蓝田,为追骑所获。秦王坚引见东堂,劳之曰:“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待之如旧。燕人以令叛而复还,其父为秦所厚,疑令为反间,徙之沙城,在龙都东北六百里。

臣光曰: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宠而谗之者,岂雅徳君子所宜为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B.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C.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D.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检核问事之意;“史”有“御史”之意。

B.在文中,己亥是古代一种“干支”纪日的方法,“己”为地支,“亥”为天干。

C.卿,古代君王对大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D.“臣光曰”,即“臣司马光说”。“臣”是司马光的自称,“曰"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蒲松龄的“异史氏曰”一样,有论、议论、评论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秦王猛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去信陈述利害,促使慕容筑献城投降。

B.慕容垂与慕容令是父子关系,慕容令叛逃后,慕容垂因为害怕株连也出逃了。

C.前秦王苻坚发现慕容垂出逃,派骑兵在蓝田将其擒获,但后来却能厚待慕容垂。

D.司马光认为,能够把敌国投奔过来的贤能作为己用,这是进攻取胜的良好凭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⑵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河谭

“谢总,您喝多了。要不要先把事情解决了再开会?”

“喝多了,”我打了一个酒嗝,“有些事你拼了老命也解决不了。招呼大伙儿,先开会。”

会得继续开,项目也得继续做。他们不必知道《大河谭》遇到了多大的麻烦。我对着运河做了十几个扩胸运动,感觉喝酒前的那个自己又一寸寸地回来了。好,开会。

我跟八个年轻人说,抱歉,中午喝了点酒,实在是因为有好消息,又来了个财神,一笔可观的新投资到了。

只有我自己知道,财神没有来,已有的一笔投资却断掉了。就在上午。包视台的朋友在电话里知会我:“项目不做了,领导没信心。”

《大河谭》是我跟台里合作的项目。那天我们又聚一块儿,扯到了叶落归根。我说我爸最近没事就想回老家上坟。问题是,老爷子跑不动了,要去就得我去。更要命的,他老人家年轻时离开故乡,很少回去,我祖父祖母过世时,碰巧都在北京,就近全葬了这里。父亲的祖父祖母和曾祖父曾祖母埋在故乡的哪一块坟地里,他完全记不清。他只模模糊糊记得,上坟,要坐摆渡船从河北岸到南岸。祖宗就埋在运河边上。运河流经我老家那一段,少说几十公里,我到哪里找。领导说:

“你老家的运河?哪个运河?”

“当然是京杭大运河。”

“这事你得干,”领导一拍大腿,咣一声,我真听出了银钱落地的声音。“大运河正申遗,上头要求台里配套上档节目。你来做。”

“怎么做?”

“我要知道怎么做还用得着跟你说?”

也是。领导的工作就是下命令,怎么干是下属的事。“这个,可观?”我把右手拇指和食指狠狠地捻了捻。

不必遮遮掩掩,他们都知道,我缺钱。离了,为了每月高额的抚养费,我得赚钱。

领导说:“上头的任务,还能亏待你?”

我也把大腿拍出了金银落地的响动,“成交。”

其实我对大运河没什么研究。现在不一样,折腾来折腾去,我差不多也成了半个运河专家。开始我只想从这个项目里套点钱。但行程过半时,我突然对这个项目有了感情,不由人。这当然跟父亲整天在我耳边唠叨有关,他整天说他那十九岁就离开的故乡,运河穿城而过。他老人家老是梦见小时候的运河:水是如何的清,两岸人家都在河水里洵米洗菜;撑竹排的人如何勇猛,大雨时涨水,他们舞动船篙跟漩涡搏斗;他还梦见上学路上,那个每天清早都在水门桥上练习周信芳唱腔的白衣女人,这些年她一点都没变老。据说,人对死亡有预感,临近生命尽头总会做童年的梦。母亲认为,这怨我,因为我整天把运河挂嘴上,老头子才动了凡心。

如果有人成天在你耳边唠叨一件事,那事哪怕再乏味,长此以往你也会莫名其妙地生出感情。父亲张嘴闭嘴大运河,慢慢地还真就把我说成“大运河的孙子”了,他自认是“大运河的儿子”。反正大运河成了我们爷儿俩的祖宗。

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确越来越了解大运河了。因为了解越来越多,开始有点理解了。我不从道理上去理解,而是从故事、细节,从血肉丰沛的运河边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它。我们采访过一位运河专家,老先生不说大道理,就讲他七十九年来如何与运河纠缠在一起,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他自己的、朋友的,全媒体展示,那四十五分钟就像他与运河共同的自传。片尾是老先生缓慢独行在运河边的视频,拍摄时阴天,快收工时突然云开日出,西半天霞光万丈,他漫长的细瘦影子平地生长,瞬间就横贯了半个运河。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敬业、忠贞和相依为命,让我想起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想起了命运、光芒和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样的故事我们搜集了很多。跑船的,打渔的,在运河边开了几十年店铺的,修了几十年船只的……

慢慢,我开始上心了。这个行当需要上心,但这个行当又害怕上心。上心意味着可能做出好片子,更意味着必须加大投入,慢工出细活儿。我决定把《大河谭》弄成个精品。前期的投资早用光了,我把手头能挪用的钱全塞进去了。正满脑门激情,等着接下来的资金,电视台的哥儿们一瓢冷水浇下来:

“兄弟,领导没信心。觉得大运河申遗成功可能性基本为零:一是大运河济宁以南还在运行,跟遗产扯不上关系;二是他们出差看了德州和沧州一线的运河,都成臭水沟了,有的地方连河床都找不到,消失的东西,‘遗’在哪里!所以,不成立。”

中午,挂了电话,我抡起手机转了一个大回环,还是塞进裤兜里。真想把它摔到领导脸上。我进书房坐下来,把一张A4打印纸折成四半撕开。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上“继续”和“终止”,团成阄,放进毛竹做的空笔筒里。我又找来两张纸,又写了两个“继续”,窝成一团投进笔筒。我揺啊摇,晃啊晃,倒扣在桌面上,闭上眼在纸团中捏起一个,打开……

然后从书橱里找出存了十年的那瓶茅台,拎到饭桌上。那顿饭吃完了也到了下午,我摇揺晃晃来到工作室。

八个年轻人,八张蓬勃向上的年轻的脸。我说:“现在新的资金即将注入,对《大河谭》接下来的编辑策划,有没有信心?”

“有——”

他们把声音拉得跟一千七百九十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一样长。他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人到四十,我经常觉得力量并非来自深思熟虑,而是源于激情。激情没了,想得再明白都白搭。手托腮帮一不小心就会耗掉一辈子。

“你们有,《大河谭》就有。”

(节选自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有删改)

链接:徐则臣,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2019年8月,《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因为要写《北上》,这几年徐则臣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断断续续走了一遍。这一路旷日持久的田野调查改变了他对运河的很多想法。他认为,亲身经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受,这对写作非常有用,或许最后不一定用在小说中,但去过现场后再写,会觉得内心特别笃定。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台领导主动提出做大运河项目,后又反悔终止合作,说明台领导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做事随心、不专一。

B.父亲晚年常常怀念家乡,经常梦到童年的情景,说明父亲对死亡已有预感,觉得自己临近生命尽头。

C.“我”把《大河谭》项目是否继续寄托在抓阄上,是因为“我”内心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继续。

D.“我”对工作室年轻人隐瞒项目资金链断裂的实情,是为了不要他们担心,能够专心工作。

2.“我”对《大河谭》这个项目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说“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对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进行纯文学创作的青年作者更是如此”,徐则臣也曾谈到“写作就如长跑,别想着立竿见影,咬咬牙跺跺脚就功成名就”。请就此谈谈你对“文学写作”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